有人高兴终于可以凉爽些了,但也有不少女性却开始担心起自己又要手脚冰凉,没一点暖意!中医认为,手脚凉显示阳气不足,气血不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重调理,给身体补阳气。
阳气不足,气血不通手足冷
秋冬季节人体的阳气就开始收藏内伏,这个时候“阳气内守,不达四末”,所以容易出现手足冰凉。精神紧张、压力过大,使得身体的筋膜处在紧张收缩的状态,所以阳气无法正常地运行至四肢,也会出现手脚冰冷,即中医所说的“气郁”。此外,痰、饮、湿、淤血等众多病理产物的阻塞,导致气血不流通,也可以出现四肢冰冷。
手足冷调养大法
1、药补食疗
容易手脚冰冷的人,一年四季都要避免吃生冷、寒性的食物。常吃温补食物有:
肉奶类:牛肉、羊肉、鸡肉、鹅肉、鸭肉、海鲜、牛奶、羊奶等;
粮食类:糯米、糙米、小米、黄豆等;
坚果类:核桃仁、芝麻、松子等;
调料类:辣椒、韭菜、姜、蒜、葱、花椒、胡椒、芥末、咖喱、茴香、八角、肉桂、红糖等;
水果类:荔枝、龙眼、榴莲、菠萝蜜、桃、木瓜、大枣等;
药材类:人参、党参、当归、黄芪、阿胶、鹿茸、巴戟天、肉桂、肉苁蓉、枸杞等。这些食材和药材,不论是泡茶、煲汤、入菜,适当食用都可补养气血,提供能量,促进循环,改善手足冷的症状。
2、穴位按摩、艾灸
按摩可以刺激穴位、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而艾灸可以温经通络,二者均有改善手足冷的效果。常选用大椎、涌泉、足三里、劳宫、肾俞、神阙、气海、关元等。
常艾灸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其实艾灸还可以治疗疾病,冬季手脚冰凉的朋友就可以试试艾灸的方法来缓解,那么,手脚冰凉艾灸哪个穴位呢、怎么艾灸呢?
手脚冰凉,在中医体质学上称为阳虚体质。阳虚体质就是阳气不足,体内产生的热量不够,阳气不够,自然就会出现怕冷的状态。这种体质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年轻人更多一些。当然也有很多中老年人也有身体寒冷怕冷的症状,那么也是元气不足的典型表现。中老年人出现的继发性怕冷疾病,那么一定与她所患的疾病有关,也就是阳气不足,身体虚弱,体内由于疾病而产生热量不够,久而久之也会导致阳虚。
艾灸属阳,配合灸火。灸法是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透达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保健灸法是自古以来的防病之术,对于肢体寒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艾灸以下穴位,帮助你温通经脉,改善虚寒体质:
一、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二、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有“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
有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三、大椎
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四、命门穴
补肾壮阳灸命门,命门是人体生命之门,先天之气蕴藏所在,生命的根本。
临床上,命门火衰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之象。
所以要长灸命门和大椎可提高督脉之阳气,大椎和命门艾灸,补足督脉元阴元阳,补命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灸命门给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起到温煦,生发和推动作用,故灸命门是推动生命之火。
五、神阙穴
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主要用于治疗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是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
3、泡脚
人体足部有很多穴位,泡脚可以促进循环刺激穴位,改善手足冷的症状。唐梁说,熬些药物(如:艾叶、干姜、当归、红花、鸡血藤、花椒、桂枝、陈皮、柚子皮等)来泡脚,可以增强效果。水温以40℃为宜。边泡脚边饮用些热水。每次浸泡30分钟左右。泡时用手缓慢、连贯地按摩双脚。洗完后,不要晾干,用干毛巾擦干,最好足浴后30分钟内就寝。
Tips中国白癜风协会成员云南白癜风正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