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令特点
每年公历12月22日或23日,表示冬季的寒冷将要到来。此时处于太阳黄经度,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的辐射量和口照时数到达最低点。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故又称它为日短至。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与夏至一样是阴阳转折时期,阴极而生阳。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意思是说,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四十五天,阳气渐升,阴气渐降,白昼渐渐变长,夜晚渐渐变短。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三候为:“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一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所以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由于冬至阳生,所以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养生要领冬至时分,更应当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调理得当。因为从冬至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时刻保持快乐,心态平和,振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乐趣。避免过度劳累,积劳成疾。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节律,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适当运动。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成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故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吃饭的时候宜少缓,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食宜温热熟软。
古代养生修炼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一样,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时、子月便在养生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古圣先贤倡导冬季“欲不可纵”。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认为:“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也就是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用,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节制房事,不可因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肾气。严格而有规律地节制性生活,是健康长寿的必要保证。冬季更要养血固精。
冬至衣着要领穿衣保暖,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实不然。我们知道,当人体穿上衣服后,便处在一个温度比室温高,变化比室温小的气层里的衣服不能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失,也不能保存人体中的热量。衣服只是使身体周围有一层温暖的空气,使身体向外的散热暂时减慢。据测定,人体穿衣后,平均能保存由传导和辐射而散发的全部热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注意衣服的保暖性,对于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发,御寒保暖具有重要意义。
冬季的特点是寒冷,尤其是北方,天寒地冻。南方气温虽不算低,但寒温不定,且室内室外一样冷,常有阴雨浓雾,空气潮湿,因此我们早就养成了通过衣服来抵御寒冷。尤其是老年人,体质普遍较差,自身活动能力及抗寒能力减弱。大多数老人自感冬季寒冷难耐,保暖成了头等大事,穿着稍薄,就很易受凉感冒,从而继发他病。因此老人选择冬装,第一原则就是要注重防寒保暖功能。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有肌肉萎缩和动作乏力的现象,宽大松软、穿脱方便也很重要。有关节炎、风湿病患者,可在贴近肩胛、膝盖等关节部位用棉层或皮毛加厚。患有气管炎、哮喘、胃溃疡的人,最好再增加一件狗皮背心。狗皮比羊皮保暖性能好,利于保护心、肺和胃部不致受寒。
冬至起居养生须知冬至在养生学上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气,主要是因为“冬揸一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的初生。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
冬季要勤晒被褥。勤晒被褥有很多好处。首先,可避免潮湿。据科学家计算,每人每昼夜要从皮肤排出约毫升的汗水,每周也.要从皮肤分泌出40~60克的油脂类物质。这些汗水和油脂在晚上睡觉时,便沾到被褥上,时间久了,被褥中的潮湿之气聚集,不易发散。经日光曝晒后,被褥会恢复干爽,铺盖舒适而不使人受病。其次,被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在人体分泌的汗水及油脂中极易繁殖。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可杀死各种细菌和微生物。用日光晒被褥是既可靠又经济的灭菌法。再次,经日光曝晒后的被褥更加膨松、柔软,因此晒后的被褥盖上就会更加舒适。
冬季。人在睡眠期问因肌体抵抗力和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很容易患感冒及引起中风等症,穿上睡衣则能预防疾病、保护身体健康。由于睡衣宽松肥大.有利于肌肉放松和心脏排血,可使人得到充分的休息。
穿睡衣以无拘无束、宽柔自如为宜。因为睡衣直接与肌肤接触,因此不宜穿化纤制品。其面料以自然织物为佳,如透气吸潮性能良好的棉布、针织布,柔软的丝质料子。
冬至养生食谱冬至时节寒冷到来,其时养生的饮食方案如下。
当归首乌鸡汤制作原料:鸡肉克,首乌15克,当归15克,枸杞15克,姜、葱、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将鸡肉切成小块,与首乌、当归、枸杞、生姜加水同煮,先用大火,煮开后,改文火慢煮l一2小时左右,加入调味品。
适宜人群:适用于血虚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头晕目眩,及腹中冷痛、产后虚寒腹痛、创伤疼痛、痈疽疮疡、风湿痛,及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头发早白、遗精、带下等症。还适用于贫血、动脉硬化、高血脂、神经衰弱、便秘及久病体虚血虚之人。另外,还可用于肠燥便秘、产后便秘者。
禁忌:泄泻者忌用。本品滋腻,故腹胀满、湿痰重者忌用。本品也不可与萝卜、葱、蒜、猪肉、羊肉及含铁丰富的食物同食。
当归甘温补血通经.辛散温通而活血止痛,质润可润肠通便。何首乌强壮神经,治疗神经衰弱,还可强心,助血液生长,还可解毒止痒,治疗皮肤瘙痒。枸杞子补养肝肾。三者配伍,与鸡肉同煮食,温补之力强,最适于肝血虚之人服用。
银耳鸡汤制作原料:银耳10克,鸡肉J00克,盐等调味品。
制作方法:先将银耳用清水泡软,然后与鸡肉加水同煮,大火煮开,改小火、煮半小时,加入调味品,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气血亏虚.五脏虚损之纳l少、虚弱头晕、小便频数、耳鸣、四肢乏力、身体赢瘦、产后乳少、精少精冷者,大小肠有热之痢疾、便血痔疮、咽喉疼痛、便秘,肺热咳嗽、牙痛,及轻度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另外还可用于醉酒不适者。还可用于咯血、干咳、口干渴、咽干、肺胃阴虚之咳嗽、便秘及吐泻所致之阴液亏虚者。
禁忌:风寒咳嗽者忌食。鸡肉性温热,阳盛体质之人慎食。
鸡汤有较好的补益之功,尤益于年老体弱、病后气血亏损等一切衰弱病症.银耳为养阴润燥之佳品,尤适于肺、胃阴虚之人,老幼皆宜,可常食。银耳鸡汤为传统的滋补之品。
双鞭壮阳汤
制作原料:牛鞭50克,狗鞭10克,羊肉50克,母鸡肉50克,肉苁蓉6克.枸杞10克,菟丝子5克,料酒少许,花椒、姜、葱、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牛鞭、狗鞭漂洗干净,切成小块,将羊肉、母鸡肉切成小块.加入花椒、姜、盐等调味品,同入锅内煮,先用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熬煮一小时左右,将肉苁蓉、枸杞、菟丝子用纱布袋包好,放入锅内同煮,煮至牛鞭、狗鞭、羊肉烂熟,捞出药袋,即可吃肉饮汤。
适宜人群:适用于肾气不足、肾阳亏损等症,如阳痿不举、早泄及阳虚体质之人。
禁忌:本品大热,阳盛火旺者忌食。
本品是冬季滋补壮阳的佳品。根据中医“以脏补脏”的原则,牛鞭、狗鞭为性器官,故可治疗性方面疾病,其对于性功能减退有特效。牛鞭和狗鞭味成、性大热,归肾经。其主要成分含有雄性激素、蛋白质、脂肪等。再加上羊肉温补肾阳,肉苁蓉、枸杞、菟丝子补肾壮阳。
粟米龙眼粥
制作原料:粟米克,粳米50克,龙眼肉15克。
制作方法: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将粟米去壳,淘洗干净入锅,加入龙眼肉,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熬熟,加入白糖搅匀。
适宜人群:适用于心肾精血不足,心悸,失眠,腰膝酸软者。
禁忌: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
粟米味甘、咸,性凉。人肾、脾、胃、手足太阴、少阴经。其功效于古书有载。《滇南本草》说:“主滋阴,养肾气,健脾胃,暖中。治反胃,小儿肝虫,或霍乱吐泻,肚疼痢疾,水泻不止。”《日用本草》说:“粟米粉解消毒,水搅服之;亦主热腹痛,鼻衄,并水煮服之。”还说“和中益气,止痢,治消渴,利小便,陈者更良。”陶弘景曾说:“陈粟米,作粉尤解烦闷。”《本草纲目》说:“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可见,冬季以粟米龙眼粥为食,有补心肾、益腰膝的作用。
白癜风要忌什么从事皮肤病白癜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