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生态卫士环境美了职工笑了

如画的团场生态园。

环境美了职工笑了

——八十三团生态治理修复与经济林建设纪略

“以往棉田浇水量大,费用高,现在采用新的滴水操作表后,棉花实现了均衡生长。去年我承包了亩棉花,总产量达到39吨,同比增加了8吨棉花。这都得益于田管科学滴水的好处。”8月30日,八十三团十二连职工何胜华告诉笔者。

该团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型团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变了过去按面积配流量、大水漫灌的灌溉模式,缓解了缺水矛盾,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水产值,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一条马路宛如缎带缠绕着绿色田野。

自年开始,该团对棉花管理技术进行改革。何胜华敢为人先,从棉花第一次滴水开始,采取少滴多次,亩用量控制在立方米,较以往每亩减少40多立方米水。

干旱缺水是制约团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团始终把节水抗旱工作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探索节水灌溉的有效途径,从自然灌溉发展到节水灌溉,为节约水资源团场农业增产增效,促进职工增收提供了可靠保证。

据了解,自该团全面实施节水灌溉技术以后,每年节约灌溉用水万立方米,同时植棉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使该团籽棉单产、总产逐年递增。

团场小城镇建设美如画。(张英摄)

近年来,该团按照生态优先、兼顾经济发展的原则,由林业站技术员每年定期为林权改革的职工进行科技培训,这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树木成活率,而且职工靠林地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我去年在地边上种了多棵树,今年又种了多棵。这些树长起来以后,不但可以给我的棉花挡风,还能为我致富增收。”该团园艺一连职工董光利高兴地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该团以“保护环境”为核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履行好生态卫士职责。

“连续4年全团造林面积都在亩以上,成活率达到99%,实现树活了、条田林绿了、职工致富增收了。”该团林业工作站党支部书记杨志辉说。

走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该团提出因地制宜开展经济林木种植。在造林树种选择上,该团不仅注重生态效益,还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大面积推广种植适宜本地生长的肉苁蓉、杨树、沙柳等植被和经济林种。

秋收时节,笔者看到该团十三连职工李超凡正在承包的亩枸杞地里忙碌着。

退耕还林后枸杞地喜获丰收。

李超凡承包种植的枸杞地地处风沙前沿,是国家退耕还林项目,年退耕还林改种枸杞。望着结满枝头的果实,李超凡黝黑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微笑。

为进一步掌握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情况,该团开展了年度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实绩自查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逐户逐地自检自查,层层落实责任分工,坚决杜绝以抽查或口头统计代替自查。

据统计,该团退耕还林、红提和枸杞种植面积3.8万亩,全团职工围绕红黑枸杞、红提等产业联合抱团成立果蔬合作社有31个、建设冷库35座、仓储量达1.68万吨、总投资0多万元,入股入社职工0多人,全年人均增收0元。

工作人员查看沙漠里生长的肉苁蓉。

该团二区地处艾比湖一级阶地,位置正对阿拉山口主风口。每年11级大风天,沙丘面积11万亩,其中4万亩为流动沙丘,植被覆盖率小于10%。

“沙漠未治理前,十九连0多亩棉花地,在春播时总要重播几次,产量不到公斤。”该团十九连连长邱胜说,通过防风治沙工程,这几年全连棉花平均单产公斤,职均收入4万多元。

美丽景色引来游人驻足观赏。(张英摄)

从对抗性防风治沙到主动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该团的生态治理恢复之路越走越宽。“要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努力探索出一条环境与发展相协调、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之路。”该团副团长李军说。

据了解,5该团启动防风治沙一期工程,在流动沙丘上,共造乔、灌林亩,成活率达90%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80%以上。截至目前,通过三期治沙工程,耕地沙化和土地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总投资多万元。

如今的沙山子,正紧扣“绿色”时代发展主题,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团场。

保护良好的湿地。

《绿色发展·生态卫士》4

往期精彩内容

聚焦

冯杰参加指导师高级中学党委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中央环保督察进行时

师市召开保障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协调联络领导小组会议

绿色发展生态卫士

八十六团草原生态保护促进草畜平衡发展(附公益广告~)

绿色发展生态卫士

西陲明珠美丽双河(附公益广告~)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贵州白癜风治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congronga.com/rccg/5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