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且末发展ldquo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治的最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8_0.html

向沙漠和高原叫板

发展“沙漠肉苁蓉”和“高原香蒜”两翼齐飞

且末县三面环沙、南靠生态脆弱的中昆仑,风沙危害十分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有效阻止沙漠向前推进,且末县引进种植生态和经济型功能的防沙治沙植物品种,坚持不懈人工造林治沙,到目前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1.5万亩。在防沙治沙实践中,且末县注重将工程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发展以肉苁蓉、红枣、枸杞为主的沙漠药业、林果业等生态经济型产业,最大限度调动企业、乡镇场参与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使且末防沙治沙逐步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有效助力脱贫攻坚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且末新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宁说:“我们这个防风治沙项目从年开始,我们公司累计投入万元,目前已建成国道两侧宽3米左右,长度有40公里,绿色通道已全部种成梭梭,并接种大芸,去年实现产值余万元左右,既防住了风沙,又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我们用工就要是英吾斯塘乡的农民及贫困户,每年用工大概是团体用工余人左右,长期用工30人左右,每年付给农民工贫困户的工资在万元左右,为这个且末县脱贫攻坚,农民工增收,解决了一定的问题。今年公司计划新种植1万亩,今年这个新模式公司加农户,主要是解决一部分贫困户脱贫问题。”目前,且末县已完成梭梭林下大芸接种产出面积达到5.5万亩,年采收大芸种子4.1吨,采收新鲜大芸吨,产值.5万元。引进12家企业、大户投资参与治理沙漠面积3.8万亩,采取承包、分片建设的方式,积极鼓励15个乡镇场和企业发展沙产业开发利用,其中乡镇场接种肉苁蓉面积1.65万亩,12家企业、大户接种肉苁蓉面积为2.85万亩,治沙站接种面积达1万亩。与此同时,且末县发展优势产业脱贫攻坚向高原挺进。

且末的高原香蒜,遍布且末县域境内,尤以库拉木勒克乡江尕勒萨依村闻名,因其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形成了高大蒜素含量和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独特优势,成为助推且末贫困山区牧民脱贫致富的“金疙瘩”。库勒木勒克乡巴什克其克村的贫困户托合提·阿卜杜外力是当地有名的大蒜种植能手,有多年种植大蒜的经验,他种植大蒜的亩产量由公斤达到了公斤,成为他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库勒木勒克乡巴什克其克村托合提·阿卜杜外力说:“年我家脱贫了,年总收入7万多元,年预计收入达10万块钱。”从昆仑山牧区易地搬迁下来的库拉木勒克乡建档立卡贫困户玉尔古丽·木萨一家,靠着种植大蒜、发展畜牧养殖和国家的草场奖补政策,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元,脱离贫困迈入了小康行列。且末库拉木勒克乡易地搬迁牧民玉尔古丽·木萨说:“我们家有4口人,我们从年从距这里50公里远的山区搬到这里来了。党和政府给我们盖了80平方的房子,还给我分了耕地,给了羊,给了元的(补贴),去年我们种大蒜,养羊,太阳能板,再加上草原补贴总共有了元的收入,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攻坚战,一个少数民族都不能少。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过着幸福的生活,今年我们更加努力,争取家庭收入达到6万元。”香蒜产业已成为助推且末山区牧民增收致富脱贫的重要产业之一,日益显示出非常光明的前景。且末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扶贫专干波来提·卡依尔说:“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主攻方向,遵循产业化发展规律,打牢管根本,管长远可持续的产业脱贫基础,年年底县委提出,以有机绿洲发展战略引领下的‘一枣二蒜三畜四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战略,我们的大蒜这一块今年以库拉木拉克为主,种植亩大蒜,适合农区的区域我们将来发展大蒜产业。(利学凯、巴特尔、李宗义、陈雪茹、且末台)

来源:巴音郭楞广播电视台

且末县群众服务

监制:张永胜

审核:李颖

责编:黄鹏

编辑:张乐

且末零距离来稿请投:qmxljl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congronga.com/rcyj/47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