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在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784103.html
近年来,我市按照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的思路,着力培育壮大促农增收的支柱产业。全市林草系统充分利用东北部沙区资源,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发展肉苁蓉产业,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一体推进的产业链初步形成,林上有生态效益、林下有经济效益、面上有社会效益的共赢局面初步显现。至目前,全市累计发展肉苁蓉8.16万亩,已有2.1万亩进入盛产期,年产量可达吨,预计实现产值达万元。
一是林上有生态效益。肉苁蓉产业的形成,激发了广大民众治理沙漠的内在动力,调动了自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主动承包治理沙漠,压设麦草方格沙障,栽植梭梭,形成防风固沙林带,在梭梭上接种肉苁蓉,向沙漠要效益,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治理沙漠危害,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生态效益。梭梭林形成后,承包经营户通过定期补水、补肥,治理病害鼠害虫鼠害,提高了林分质量。市林草局将古浪县八步沙、民勤县青土湖2个肉苁蓉生产基地确定为市级示范园,每个示范园补助2万元的生产资料。安排市直林业技术单位包技术服务,跟踪指导,排忧解难。
二是林下有经济效益。一亩流沙的治理成本约为元,梭梭成林后接种肉苁蓉,三年后进入盛产期,初级产品每年亩产值达元左右,受益周期在10年左右,实现了一次投入、多年受益的良性循环。通过绿色种植、订单生产,分级筛选、分类包装,提高肉苁蓉的品相和商品率。专业合作社与医药企业、科研机构进行联合开发,对肉苁蓉进行深加工,目前已研制出了中药含片、饮品、酒、面膜等系列产品,提升肉苁蓉的附加值,接长产业链条,逐步提高肉苁蓉的经济效益。
三是面上有社会效益。前期治理沙漠和后期接种肉苁蓉,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肉苁蓉从接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到采挖全工序,每亩人工费约元左右,现有8.16万亩肉苁蓉,待全部进入盛产期,年人工工资可达到万元。随着肉苁蓉产业的快速发展,周边的群众在实践中掌握了栽植技艺,上千名群众已成为合作社的劳动骨干,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增收,昔日危害家园的沙窝窝变成了促农增收的金窝窝,肉苁蓉产业成为了我市促农增收的“新引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