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会河凡咳吐白沫不爽,皆可用清燥救肺汤

白癜风最佳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828/4687762.html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I导读:作者考《金匮要略》中肺痿之病机与处方不甚牟合,在一次次治疗本病的“教训”之中,寻到喻氏清燥救肺汤,并结合自己用药体会,汇为临床常用的“抓主症”之方,疗效确切。并且作者认为此方一出,纠正了千古医坛痰沫不分或将沫作痰的弊端。

从喻氏清燥救肺汤中得到的启示作者/印会河清燥救肺汤是喻嘉言氏所创。喻氏谓:“病机(《素问》所论)之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痿喘嗽(《内经》原文作喘呕),皆属于上二条,明指燥病”。余即师其意旨,并以其治燥名方清燥救肺汤为主,(加桑皮10克,芦根30克,黛蛤散15克)移治《金匮要略》所言的“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之肺痿病,取得了良好效果。考肺痿之病,《金匮要略》本认为由“热在上焦”引起,但其所出治肺痿之方,则又没有按“热在上焦”的原则来制方遣药(这当然可能是由于“错简”“遗佚”等等的因素所造成,不一定是原书之过),而是以治“肺中冷”的甘草干姜汤作为主方而传世。在其治“上气”病时,虽有个麦门冬汤,方中用了麦冬、人参等药,似乎对生津润肺,有所裨益,但该方中又用上了半夏,则对“肺热叶焦,因而成痿”的肺痿病又是不甚牟合。故而我在治疗本病时就在“教训”中找到了出路,终于找上了喻氏清燥救肺汤这张适用于治疗肺痿的方子,从而收到了可喜的疗效。喻氏此方,主要是清肺润肺,使肺气由清润而宣降,由宣降而使津气布达于全身(当然也包括其滋养本脏的作用),这对肺痿的“热在上焦”,既具备了“审因论治”的特色,同时又能解除其“肺热叶焦,因而成痿”的病理因素。本人近年来已将喻氏这张清燥救肺汤的名方,结合自己的一点用药体会,汇为临床常用的“抓主症”之方,凡是病中以咳喘吐白沫不爽为主症的,则不论其病为肺炎、肺结核、老慢支,肺气肿以及肺癌等等,见此症即用此方,效果非常明显。虽不能尽愈诸病,但对缓解症状,延长生命期,有时能起到十分满意的疗效(包括肺癌在内)。现举临床病例数则,以资说明其事:一、肺部大肠杆菌感染肺炎病人孟xx,男,56岁。感冒后高烧咳喘,连续两月余不除。先后经新疆军区xxx医院及本市xxx医院检查透视,发现右肺有大片阴影(气管镜未发现癌变),痰培养五次出现大肠杆菌。已诊断肺部大肠杆菌感染造成肺炎,多方采用西药治疗,但体温一直不退,每天都有一至二次高潮,先有寒战,继则高烧达40℃以上。有时能高至41℃,伴咳喘喉鸣,口燥咽干,吐白沫不爽(绝无痰块)。延余会诊,余即根据其咳喘吐白沫难出,以及高热灼肺等情,诊为肺痿,投用以清热润肺为主的清燥救肺汤(在方中加(北)柴胡30克,五味子10克,鱼腥草30克,山豆根30克以控制肺部的大肠杆菌感染及肺炎病灶)。服10付,体温已基本控制在38℃以下,咳吐白沫减少,吐出爽利,早晨可见有少量黄痰。在复诊时得知其病中曾出现过咳血及胸膜刺激症史,故即在前方中加用:桃仁10克,生苡仁30克,冬瓜子30克(打),以肃肺去淤,服七付,体温已基本正常,咳喘吐沫,明显减轻,胸痛更不复存在。口燥渴,胸闷,掌烫等情,均已全部消退。舌苔则有时甚清,但亦易出现黄苔,脉动已降至80次/分以下,但自汗恶风明显,食欲恢复尚不理想,故改用益气固表之剂,取黄芪汤加味,以促进病后正虚之恢复。按:肺部大肠杆菌感染而发生之肺炎,国内报导极少,本市xxx医院,系以治医院,据云成立以来,已20余年,类此病人,则从未发现,查国外资料,有报导的亦为数不多。现此病人经治愈后已接近二年,身体一直良好,早已遄返原单位工作。二、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病人于xx,男,54岁,17年前在国庆节前后发作哮喘,迭经xx省xx地区中西医长期治疗,均属效果不显。医院出面请过中西医70余人的大会诊。结果未能控制病情,乃来京就医。经过xx医院明确诊断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曾于本市xxx医院经中医xxx老大夫治疗,据病人所知,单麻黄一味,一剂药量达21克之多,但病情不但不减,且有加重趋势。病人来诊时自诉:咳喘日发数次,类似小儿顿咳(百日咳)的痉挛性咳嗽,连声成阵,呼吸不续,痰出非常困难,咳久始能吐出少量状如皂泡之粘性甚大的白沫。连年来其咳喘发作仍以深秋以至初冬为甚。每日发作则以晚睡前9时许的一阵为最严重。来诊时正值国庆节后上班伊始,病人是发病的高峰阶段,每晚睡前总有一阵因咳喘而气厥不返,造成晕厥可达10分钟左右。由于咳喘时的过度紧张,以致两眼白珠部分的小血管破损,均造成“淤血贯睛”,眼球之赤如涂硃状。余当即根据“肺痿吐白沫”和“肺热叶焦,因而成痿”的理论,投用了清燥润肺之喻氏清燥救肺汤为主,由于病人咳喘系阵发性的,故在方中又加入僵蚕10克,全蝎6克,以定“数变”之风,实际上此二味药起的是与“脱敏”类似的作用。三付药服毕,病人来复诊时面述,上药服毕一付,当晚咳喘即轻,未见晕厥;三付药服完以后,咳喘皆平,续用桑杏汤加减收功。经随访十年以来,其病迄未再发,病人由长期休养转而为全日上班,并能因工作而骑自行车日行一百余里,身体照常不受影响。五年前闻该病人因病肺癌而死亡。三、肺癌李xx,女,82岁。病咳喘胸憋,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喉间有声,已逾半月,经本市xx医院放射科透视,已确定为肺癌引起上列诸症。衰年患此,已排除外科手术治疗之可能性。故乃延余出诊。经诊得病人脉数口干,咳吐白沫不爽,已历两载有余,初尚能料理家务,并协助家庭看管小孩及做饭等事,近二周来,才因症状加重而不能下炕。余乃根据其病情以咳喘吐白沫为主,确定其病属肺痿,由肺热叶焦,热在上焦引起,故亦投用喻氏清燥救肺汤为主的方剂,由于其病为肺癌,乃加用了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18克,令服五付。据病人家属来云,药后喘平咳减,胸憋亦基本解除,继用前方一月有余,则病人已自能下地行走并协助家庭料理家务。历时一年有余,病人自我感觉良好,后因突患感冒发烧,致咳喘气憋复作,未及延医服药,即行死去。其死是因于肺癌抑或由其它疾病致死,则甚不可知,总的说,本方对改善肺癌的早期症状和取得近期疗效,还是较为可靠的。讨论1.喻氏清燥救肺汤的问世,对肺燥喘咳投下了苦海的慈航,纠正了千古医坛将沫作痰的弊端。喻氏在其“秋燥论”中,曾引《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咳不止,而出白血者死(《素问》原文为:白血出者死)”。并即认为此“白血”乃“色浅红而似肉似肺者”,由“燥气先伤华盖”引起。这一明若观火之论,足以补《金匮要略》所言肺痿主症:“咳”与“口中反有浊唾涎沫”之不足。因肺痿所咳吐的白沫,是由无数小白泡组成,严重时可带浅红之色(一般多为纯白色),质轻而粘,故喻氏乃形容其为“似肉似肺”,考其所以“似肺”者,以白沫之泡与肺泡确有相似之处。较之“浊唾涎沫”,有更为深刻与“形象化”之意义。这样就使沫之与痰,更易分辨,“白血”一词,就基本上可以与白沫等同起来,更严格地区分痰之与沫,更明确痰是湿的产物,而沫则由燥所生。纠正千古医坛中一部分医工的痰沫不分或将沫作痰,将痰作沫的燥燥湿湿弊端。2.癌病是目前对人类生命构成威胁的重点病种之一,而肺癌则又是在癌病中较为多见的一种。肺癌晚期所见到的咳喘吐白沫症状,固然很多,而在未发现肺癌时即首先出现咳喘吐白沫不爽的肺痿症状,亦大有人在。在前面例举的三个病人中,就有二个是死于肺癌的。其一是由肺癌而出现咳喘吐沫的,服喻氏清燥救肺汤得以消除症状达一年有余而后猝然由出现肺痿症状而死去。另外一例是通过服喻氏清燥救肺汤而消除了肺痿的症状,但时隔10年以上,又出现肺癌,死于肺癌。为此则咳喘吐白沫不爽的肺痿症状,似乎对肺癌有一点蛛丝马迹的联系。不过,症状的出现,总还是现象范畴,它不能代替本质,只能作为探求本质的一部分线索。因此要弄清这些问题,则必须依赖于科学实验。假使能通过科学实验而将肺痿吐白沫的问题弄清楚,把喻氏清燥救肺汤作用于肺痿甚至肺癌的机制搞清楚,则喻氏对祖国医学的贡献,就有可能更为光大。本文摘自《江西中医药》,年第1期,作者/印会河。I导读:重温清燥救肺汤,抓主症:咳或咳喘哮鸣,兼吐白沫不爽或胶黏之痰、口干。抓肺燥失润之主症,灵活选用清燥救肺汤作者/印会河整理/徐远《医门法律》。桑叶(经霜者),煅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炒),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温燥伤肺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胸膈满闷,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本方所主系燥热伤肺之重证。秋令气候干燥,燥热伤肺,气阴两伤,失其清肃润降之常,故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气不降,故胸膈满闷。治宜清金保肺。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性寒,清透肺中燥热之邪,为君药。温燥犯肺,温者属热宜清,燥胜则干,宣润,用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热;麦冬甘寒,养阴润肺共为臣药。《难经?第十四难》载“损其肺者益其气”,故用甘草培土生金,人参益胃津,养肺气;麻仁、阿胶养阴润肺,肺得滋润,则治节有权;《素问?藏气法时论》载“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用杏仁、枇杷叶之苦,降泄肺气,以上均为佐药。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以为使。全方肺金之燥热得以清宣,肺气之上逆得以肃降,燥热伤肺诸证自除。清燥救肺汤,内科学中将其用于肺痿证。通过学习印老治疗数位病人选用此汤加减,得出如下体会。1.抓主症病人或咳或咳喘哮鸣,但必有吐白沫不爽或胶黏之痰、口干等肺燥之象。2.主要病机肺热叶焦,肺燥失润。3.无论新病、久病、轻疾或重恙只要抓准主症即可病人或为新病,遇秋燥季节发为上症,或有肺部疾病如肺癌、肺心病、肺气肿,而以咳吐白沫不爽为主症者即可。4.灵活化裁观印老方中选用下药。桑白皮15g,桑叶10g,杏仁12g,麦冬15g,沙参15g,石斛15g,阿胶珠10g,黑芝麻10g(捣),生石膏30g(先下),枇杷叶10g,黛蛤散15g(包),芦根30g,天花粉15g。5.盖原方中甘草、人参偏于补气,润补中焦,与肺之“燥火”不甚相合,故印老去之不用。将人参易以沙参生津润燥更合适;而加入桑白皮、黛蛤散以助清除肺热,热去则可以谈“保津”,否则热盛则津伤。另外,芦根、天花粉生津润燥,使肺燥缓解,肺得以布津而治燥、口干等症。对于久病者,天花粉既生津润燥,又入血分活血,一举两得。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印老组方选药较之古方更为合理。本文摘自《印会河理法方药带教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主编/徐远。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印会河教授:论大叶性肺炎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验方集粹(十七)//////////千万不要错过春天这个水果,它是中医眼中滋肝肾补肝血之王!还能黑发明目!何任大师:应用温经汤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都是精华)丁光迪:羌活胜湿汤治疗“五更泻”没想到,“清骨散”真的就是清骨折后发热的散!丹楂散治疗高脂血症(附高血脂验方四首)上海沈氏女科年家传秘方神奇!用古方治疗虫牙的奇妙经历!古方“三两半”,治腰肌劳损好得快!南师8个方子,治失眠、高血压、肠胃病!推荐阅读98岁国医大师:这是我最后的贡献(经验分享)31名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经方大师黄煌—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方仲景三个药对,管窥用药配伍核心思想内经中濒临失传的“发”“传”表里别通(开合枢)论与圆运动有异的导引体证气机论--揭秘中医人体气机理论的千年迷雾杨志一:治湿十三法(值得借鉴学习)高建忠:明辨外感内伤,拓展经方运用(全)张立山:谈咳嗽的六经(三阳经、三阴经)辨证——附案例《戴丽三医疗经验选》论著三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运用推荐阅读:-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congronga.com/rcxt/9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