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斤到公斤肉苁蓉增产的秘

初期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3.html
近年来,和田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沙漠里种植四翅滨藜,积极探索四翅滨藜畜牧肉苁蓉生态复合产业模式,把沙漠边缘生态治理、生态建设与沙漠边缘农民增收致富、产业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绿业并举、绿富同兴、绿进沙退”的生态富民之路,让“沙窝”变“金窝”。10月6日,和田县经济新区四翅滨藜种植基地一片繁忙,和田县罕艾日克乡托尕依村村民买买提明·苏皮正在地里除草,再过20多天,他种植的四翅滨藜接种的肉苁蓉就要采挖了,这段时间他管理得格外仔细。和田县经济新区四翅滨藜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在地里除草。“我家种了4亩四翅滨藜,一亩地能产公斤大芸(即肉苁蓉),到11月份挖出来,今年能收入两万块钱。”今年51岁的买买提明·苏皮说。自年起,买买提明·苏皮开始种植梭梭,在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但产量有限,影响经济效益。今年3月,买买提明从朋友那里得知四翅滨藜接种的大芸,不仅产量高,还易管理,于是他尝试着种植四翅滨藜大芸。“种梭梭大芸,一亩地大芸产量也就公斤。四翅滨藜接种大芸的话,一亩地能产公斤大芸,产量高了,收入也就高了。”买买提明·苏皮说。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四翅滨藜生态富民事业推广基地,工人们正在栽种四翅滨藜。据了解,四翅滨藜是一种耐干旱、耐寒冷、耐盐碱、耐贫瘠的植物,被称为“生物脱盐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年,和田地区在援疆资金的帮扶下,在和田县沙漠腹地和墨玉县不宜耕种的盐碱地分别开展了四翅滨藜规模化引种试验,引种取得了成功,开创了国内在沙漠中成功引种四翅滨藜的先河。四翅滨藜年7月,在浙江趋衡公益基金会技术和资金的无偿支持下,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四翅滨藜生态富民事业推广基地首次用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并取得成功,极大地提高了种植四翅滨藜的经济效益。年4月,和田开始进行规模化推广种植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四翅滨藜生态富民事业推广基地负责人王立中(左一)正在给村民指导种植技术“四翅滨藜接种大芸真的太好了,产量高,还特别好管理,我今年种了50亩地,预计能收入20万元左右,明年还要种亩地。”墨玉县加汗巴格乡墩巴格村村民麦麦提艾力·图尔荪麦提说道。“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产量比梭梭接种肉苁蓉高两倍以上,同时它的有效成分含量相当于梭梭的5倍以上。当地老乡在沙地上小规模种植四翅滨藜,在管理比较好的情况下,按照目前市场收购价格,一亩沙地四翅滨藜达到元钱左右的纯收益是没问题的。”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四翅滨藜生态富民事业推广基地负责人王立中介绍说。和田地区将沙漠生态治理和沙产业结合起来,走出了“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防沙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四翅滨藜的嫩枝叶是优质的饲草,粗蛋白含量高,为有效解决沙漠地区发展养殖业饲草短缺问题开辟了新途径。骆驼正在享受四翅滨藜的美味“我家有15只羊、三峰骆驼,我每天割四翅滨藜喂它们,不仅节约了饲料的钱,根部还能接种大芸,可以卖钱,这是个好东西。”和田县英阿瓦提乡江巴克村村民买吐孙·买买提阿布拉说。“现在浙江趋衡公益基金会与我们合作,在和田地区设立了四翅滨藜生态富民星火公益示范项目,以提供免费优质苗木的形式支持和示范引导和田当地农牧民、村集体、合作社、小微农牧企业发展四翅滨藜生态产业,从而改善当地生态,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王立中说。

END

来源:和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淑华沙依甫加玛勒才让东主

编辑:古丽努尔·安外尔

推荐阅读◇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重点工作◇“祖国·亲爱的妈妈”和田歌会圆满落幕◇我与共和国共成长◇微视频《帕米尔雄鹰》致敬拉齐尼·巴依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congronga.com/rcsh/10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