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
俗称:大芸苁芸(蒙古语称--扎干篙要)
总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的阿拉善沙漠。“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小风眼难睁,大风活埋人。”这曾是阿拉善人民对阿拉善沙漠的形容。然而今天,驱车行进在金叶榆护卫的穿沙公路上,却是一番“梭梭树下产绿金,红柳梢头有财源,沙生百草尽是宝,荒漠披绿胜良田”的勃勃生机。
地理坐标——内蒙古阿拉善。这里的沙漠被一望无际的绿色梭梭林覆盖。仔细观察,发现紧紧依偎着梭梭林的沙地上,冒出了一行行笔直的“金笋”。
好奇心让我们忙不迭地下车去一探究竟。果然,这一行行“沙漠金笋”浑身开满了或淡紫、或浅粉、或乳白的管状小花,好似一个个俏丽的妙龄少女娇羞地依偎在梭梭母亲的身旁。
这正是“活黄金”——肉苁蓉。男人吃了强身健体,女人吃了滋阴美容,老人吃了安神助眠,孩童吃了开胃健脾,古时候,是西域藩国上贡给朝廷的贡品,只有皇室才消费得起的进补药材。
看看《本草纲目》怎么说
肉苁蓉大芸与羊肉煮食,可治‘五为七伤’,腹中寒热病,强阴益精髓,‘以其温而能润、滑而不泻、常补不峻、峻而精血、兴阳助人’。——明?李时珍
奇特的外形
肉苁蓉的长相很奇怪,块根基生,茎为粗壮而扁平的圆柱形,肉质肥厚,主茎突出,下部更粗,直径可达10厘米,长度一般为40厘米-厘米,巨型可达91公分,重5公斤左右,全部埋藏于沙地之中。
肉苁蓉全身的肉质叶片都非常小,像鳞片一样在茎的下部呈覆瓦状螺旋排列,紧紧贴在肉质茎的周围。
肉苁蓉全身的肉质叶片都非常小,像鳞片一样在茎的下部呈覆瓦状螺旋排列,紧紧贴在肉质茎的周围。
奇特的生长
肉苁蓉是多年生寄生草本,往往寄生在治沙先锋植物梭梭的根部。比发丝还要纤细的梭梭毛根穿入一粒苁蓉的种子(1克苁蓉种子含-粒),激活了苁蓉的生命体。
源源不断的营养从逐渐变粗的梭梭的根部输送到苁蓉的胚胎(寄生盘),二者之间有“脐带”相连,状如母亲与腹中的胎儿相连。
肉苁蓉可以生长在零下40℃、零上60℃罕见的干旱沙漠地带,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它坚毅的品质和非凡的价值。
沙漠生态的单一性和脆弱性本身就是一种“物竞天择”的严酷考验,只有性格坚毅且懂得共生和奉献的生命,才能在时空的长河中绵延不绝。肉苁蓉与梭梭的结合既是偶然,又属必然。
一粒肉苁蓉的种子,从与梭梭结合的那天起,要经历3年默默无闻的地下生长和严寒酷暑的历练,待到孕育成熟的那一刻便是破土而出之时。
它要在雨季到来前完成开花、结籽的所有过程,平均每天要生长7-8公分。从灼灼其华到油尽灯枯,蓄积三年只为一朝的传承。
内蒙古盛产肉苁蓉,尤以阿拉善地产区最佳。这里特殊的自然环境最适宜肉苁蓉生长。肉苁蓉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年降雨量需在mm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