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铜治白癜风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4/5931000.html
八、我家院子里的老枣树
风霜雪雨一百年洒向人间都是情
每年到了"白露“节气,我便不由想起老家院子里那几棵老枣树。因为这时,家乡的大枣熟了。
山东有闻名全国的“几大”土特产,大枣是其中之一。还有大葱、大蒜、大白菜、大花生。山东大枣自古有皮薄、肉厚、味甜之美誉。大枣可鲜吃,也可加工成干枣、蜜枣、酒枣,销往全国各地。
从我记事起就记得,我家院子里有四棵大枣树,六十至七十年代,正值盛果期。春天,枣花儿开了,满院子放出醉人的花香,蜜蜂嗡嗡地叫着,来来去去忙碌着采集花蜜。夏天,枣树的枝叶遮掩满院,脱花的小枣一串串挂满枝头。秋天,枣长大了,逐渐由绿变青,再由青变黄,到了农历八月以后,大枣又由黄变红。为此,家乡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八月十三,枣红眼圈,八月十五,枣红嘟噜”,意思是成串的大枣都红了。小时候,每到大枣红了的时候,我就爬上房顶去摘枣,然后到街上和小朋友边玩边吃。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枣,吃起来又脆又甜特别爽口。但千万不能贪嘴,贪嘴肚子就会遭殃。那时,我家有北屋和东西厢房,站在房顶上可摘到四棵树上的枣。我想吃哪棵树上的枣,就爬到哪棵树旁边的房顶上摘。过了中秋节之后,大枣红透了,就选择一个好天气“打枣”。所说“打枣”,就是用木棍或竹杆敲打枣树的枝,枣哗哗地掉下来,用不着一个一个去摘。我当兵前,每年“打枣”,都是我和弟弟爬到房顶上打,奶奶、母亲在下面往篮子里捡,然后再提到房顶上晒。通常有七、八个好天气大枣就可晒好。天气好,晒出来的枣肉厚,甘甜。这期间,如果大枣被雨水浇了,三两天枣就会冒浆,冒浆的枣晒干成了两层皮,既不好吃,又不好保存。因此,每当天要下雨,就要早早地把枣堆起来,用雨布或草帘子盖好。枣树结枣分大小年,大年结的多,小年结的少。遇上大年,再赶上好天气,四棵树能晒一布口袋干枣,足有八十多斤。大枣晒干后,通常是母亲把它放在不容易发现的地方收藏。尽管这样,我和弟弟还是想方设法找到,经常偷偷地抓一把到外面吃。当母亲发现大枣被我们偷吃后,难免吵一顿又换个地方。不久,又被我们发现,照偷吃不误。不过,我们还是注意把过年、过节用的枣留出来,不然要是被父亲知道了,难免会遭一顿打。老家过年要蒸年糕、枣花、花卷、粘窝窝,蒸这些东西都离不开大枣。五月节包粽子,也要放大枣。小时候,我最爱吃用大枣蒸的粘窝窝。每逢腊月二十三,母亲都要蒸几锅放在面缸里,一直吃到正月十五。按照迷信的说法,选择腊月二十三蒸粘窝窝,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一种企盼而已。另外,我还爱吃煮大枣,年我当兵后,每次回家或家里来人都带些大枣回来煮着吃。前些年是带自家树上结的枣,后来枣树不结枣了,就买大枣带。大枣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补气养血之功能,经常食用对身体大有益处。
听爷爷说,院子里这四棵枣树是他小时候裁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去年冬我回家,看到院子里老枣树只剩下两棵了。老枣树真的老了,有些枝杈也已干枯。据弟弟们说,这两棵老枣树早就不结枣了。我站在院子里,看着那两棵老枣树,思绪万千:我似乎看到了母亲那操劳一生的身影,听到了清晨院子里的鸡鸣,想起了我上到房顶摘枣的情景。自从两个弟弟结婚后,家里老宅没人住了,东屋早被拆除。西屋是颓垣断壁,北屋因年久失修,东西两个房间也漏了天。昔日充清活力的院落如今已有些凄凉,只有那两棵老枣树默默地守护在那里,述说着往日的故事。
说起老枣树,想起了爷爷,爷爷爱栽树。我记得每年春天,他都要在院子里、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裁几棵。栽的最多的是榆树,榆树成活率高成长快,七、八年就可成材,是盖房做檩木的好材料。爷爷栽的榆树后来两个弟弟盖房都用上了。他在弟弟院子里栽的几棵枣树,如今也已到了结枣的盛果期。枣树成活率很低,而且长得很慢,但结果早是枣树的唯一特点,手指粗的树就能结枣。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佳话:“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变钱”,尽管树小结枣少,但足以说明枣树有及早为人类奉献的精神。
父亲也说过,抗战时期八路军在我家住过一个晚上,那年正是秋天大枣红了的季节,父亲上到房顶上摘了一筐枣给八路军送去,让他们尝尝鲜。可是第二天一早队伍出发了,那筐大枣却原封没动放在那里。父亲说,八路军的纪律真严啊!国民党兵就不同了,他们来了向老百姓要枣吃,不给就打人,吓得老百姓到处跑,不敢在家里住。两种军队不同性质的烙印从小深深打在我的脑海里。
“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一颗枣儿一颗心,心心向着共产党……”这首老歌,至今还经常在我耳旁回响。
从那时起,我就有一个向往,长大了我也去当兵,当兵扛枪为人民。后来,我写过一首诗:
《童年的向往》
燕子来了,
院子里枣树花儿开了,
枝叶上挂满了金黄,
满院子阵阵飘香。
清新的空气,
灿烂的阳光,
彩蝶翩翩起舞,
蜜蜂嗡嗡歌唱。
奶奶堂屋忙纺线,
母亲厢房缝衣裳。
我放学回来有活干,
揣块干粮去放羊。
羊吃草,沟渠旁,
我坐土坡细思量……
自己长大去干啥?
对,学兄当兵去扛枪!
(胞兄肖汉明,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几棵老枣树,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几棵老枣树,成了我家几代人贫困家史的见证;几棵老枣树,留下了历史变迁的印证;几棵老枣树,讲述着我酸甜苦辣的人生。
作者简介:肖汉英,山东省聊城人,年1月入伍,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九军一一六师服役,年8月转业。辽宁省鞍山市财政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退休。喜爱文学,在职时曾在鞍山日报发表多篇通讯报导、诗歌。从事机关和党务工作多年,积极探索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途径,撰写的论文被载入《改革与建设》一书中,《讲求实效,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一文被登在《中国财经报》上。退休后,非正式出版《我写自己》回忆录和《夕阳心曲》诗歌集两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