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和县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典型被展

网站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工作要时时处处贯彻党的宗旨,让党的旗帜在社区群众心目中高高飘扬,让社区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作用、展示良好形象。”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城市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党组织负责人,他们在社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社区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社区发展,既是引领社区全面进步的领航人,又是推动具体工作的实践者,更是社区群众的主心骨。

在全党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为迎接建党98周年,切实增强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使命感、职业荣誉感,宣传身边可信可学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典型,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城市基层党建的浓厚氛围,现征集马鞍山市10位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典型案例,予以展示。

点赞好书记

马鞍山市城市社区

党组织书记风采展示

1

不同的岗位一样的奉献

铿锵玫瑰撑起“半边天”

和县历阳镇

华阳社区党总支书记何海燕

从风华正茂的知识女青年到风程仆仆的“女汉子”,一路走来,对她来说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她对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何海燕,一朵被群众亲切称为“半边天”的铿锵玫瑰。

和县历阳镇华阳社区位于和城的中心地段,一段时间内,老城区环境治理、房屋拆迁、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集中开展,各种矛盾同时爆发,投诉办件堆积如山。当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时候,何海燕主动承担起调解任务,坚决不让一件矛盾上提。她将所有矛盾逐一梳理记录在小本子上,找出矛盾焦点,备注上解决办法和应对方法,带上“锦囊”一个楼梯一个楼梯地爬。

年5月,护城河环境治理牵涉到4户人家后院,因牵涉到个人利益,4家开始都寸步不让。为了不耽误工期,何海燕一连13个晚上一家家入户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第13个晚上,4户人家终于被她感动,同意了治理方案。

何海燕深知单靠个人力量,社区调解工作难以良性开展。为此,她主动联系县法院,共同建立“小巷调解室”,吸收有威望的当地居民和法官组成调解员队伍,为居民开展矛盾调处服务。元真街何家三姐妹赡养老母亲的家庭纠纷在当地人人皆知,亲朋好友多次调解无效。“小巷调解室”成立后,何海燕第一时间把三姐妹聚拢起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辅以法律的“威慑”,三人很快便达成了赡养协议。自年以来,仅元真小区“小巷调解室”就成功调处各类矛盾20多起。“小巷调解室”服务群众的做法被安徽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2

她以持之以恒的追求筑就社区梦

花山区金家庄街道

新风社区党委书记邢春桂

年,35岁的邢春桂告别了11年的教师生涯,走上社区工作者岗位。她把社区梦化作责任,埋在心里、扛在肩上,把新风社区打造成“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城市建设示范社区”。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年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

当把每个党员、每个居民心拢到一块,星星之火就可成燎原之势,这是邢春桂的工作之道。为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她整合多方资源,将辖区分散的喜爱文艺活动的居民组织起来,成立社区“映山红”舞蹈艺术团,并积极协调解决舞蹈艺术团排练场地、经费等问题。如今的“映山红”舞蹈艺术团已经有团员人,党员20多名,艺术团坚持常年在社区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编演了大量弘扬主旋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节目,寓教于乐,深受居民欢迎。

在开展“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时,邢春桂发现一些孩子中午放学后家中无人,就啃着冷馒头当中饭,她看到后十分心酸,心想一定想办法把孩子照顾起来。于是,她协调各方资源,创办社区非营利性社会救助平台“爱心家园”,先后为多名社区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爱成才提供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新工房48栋西侧,有一处三角花园,由于年久失修,成了脏乱差的卫生死角,居民要求改造。邢春桂通过入户调研、协商议事、整合资源,把这个花园改造成集学习、谈心、休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党建园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取名“初心园”,居民从此多了一处活动空间,幸福指数及时得到提升。

3

用爱心浇筑鹊桥用真心赢得民意

雨山区安民街道

鹊桥社区党委书记徐虹

在社区书记岗位上,徐虹数十年如一日奋斗拼搏,抓班子锻造过硬队伍,充分发挥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在党员居民心中树立起一面光辉旗帜。

“居民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这是常挂在徐虹嘴边的话。小区有一户老太太在楼下开辟了一个菜园子种菜,不仅影响小区整体环境,还对邻居正常生活造成不便。徐虹多次上门劝说,老太太依然我行我素,最终徐虹不得不带领社区干部进行清理,却遭老太太拿浇菜粪水当头泼下。虽受了误解和委屈,但徐虹依然笑脸如故,一次次登门,用道理和感情感怀老人,终获得老太太理解。

为了化解更多如老太太这样的邻里矛盾,打开邻里之间的心墙,她创办了社区“邻里节”,培育邻里情、落实邻里帮、促进邻里乐、注重邻里赞的“四邻工作法”成为推动社区建设、促进“邻里”和谐共建的一股强大力量,“邻里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复评候选案例名单。

年,徐虹发起推广“微心愿”认领项目,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困难职工、空巢老人等实现“微心愿”个。赵新莲是位残疾母亲,丈夫去世,儿子上大学,生活陷入困境。徐虹一次次上门嘘寒问暖,一次次找工商部门协商,帮助她开了摊点,自食其力,找到生活希望。在长期的交往中,徐虹成为赵新莲的“家人”,也是最信任的人,不管什么事都愿意去找她商量和倾诉。

4

四十载坚守“初心”一辈子深耕“小巷”

当涂县姑孰镇

提署社区党委书记汤培霞

年到年,从豆蔻年华到年近花甲…40年来,汤培霞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在社区岗位上,用社区大家守护群众小家,用自己的真心赢得群众的真情。

因为离老百姓最近,老百姓有什么诉求,常常找社区帮助解决。可社区处在城市管理的最末端,老百姓的很多需求,社区想办办不了,怎么办?汤培霞想出了好办法——将党建与基层治理结合起来。年,汤培霞创新推出“六融党建”工作品牌,代表提署社区与当涂县6家县直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组建了“一圆六方”先锋联盟,先后开展各类共建活动30余次,解决社区重难点问题百余件,真正做到“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

“社区干部就是要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这是汤培霞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年的一天,两劳回归人员小吴拿着释放书到提署居委会请求帮助。他父母早逝、无家可归,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眼里噙着泪水望着汤培霞:“求你帮帮我”。

午休时间,汤培霞开始穿梭在大街小巷帮小吴找住处,跑了数十家,可别人一听是两劳人员,都不愿把房子租给他,但汤培霞始终没有放弃,她心里想着“不能让小吴留宿街头”。就这样一户一户地跑,终于帮小吴找到了住处。又过了些天,汤培霞在班子会议上提议,将小吴安排在居委会当保洁员,当时,有些班子成员提出了异议。面对同事们的质疑,汤培霞说道:“人一旦没有了生活的希望,比什么都可怕,他已走投无路,不能再把他推向深渊。”几个月下来,小吴工作很出色,在汤培霞和社区干部的帮助下,他走出了阴霾,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5

扎根基层献余热

含山县环峰镇华阳社区

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唐绍平

年出生的唐绍平,先后获得全省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全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华阳社区多次获得省文明社区、卫生社区等称号。

唐绍平依托华阳社区基层党校,定期邀请上级领导、专家教授、党组织负责人上党课,还引导普通党员上讲台,推行“三不限”,即“不限年龄、不限学历、不限身份”,党员可以讲自己,也可以讲身边人,增强了党课感染力和学习实效性。注重党员激励,定期选树一批社区好人榜样、崇德向善模范等,开展党员“每月之星”评选活动,激励党员担当作为。

唐绍平多方筹资80多万元,建了平方米综合服务中心。年建成全县首个城市生活e站,设立多个e站功能室,丰富了居民文化活动和精神生活。他还多方奔走,争取项目、筹措资金,修建柏油路3.6公里,架设路灯多盏,疏通下水道60多条,刷写文化墙多平方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多处,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年,唐绍平探索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义工服务队、党员爱心队伍、结对帮扶队伍,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群众发一条短信,打一个电话,捎一句口信,服务队伍就来了,把他们的事办好、办实。空巢老人金文传,年近90岁,年因感冒引起肺气肿,党员爱心队成员荣发琴、医院,挂号、排队、问诊,寸步不离。

年底,环峰镇开展居民“大管家”试点,唐绍平抓住这个契机,将社区科学划分为9个网格,成立党小组,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群众点单、服务中心派单、服务队伍跟单”模式,实现群众诉求和提供服务“无缝对接”。

6

村民变市民双担挑在肩

当涂县姑孰镇

焦家社区党委书记宋礼木

现年52岁的宋礼木担任社区党委书记以来,心系群众,一肩挑起“居民贴心人”的担子,另一肩挑起“致富带头人”的担子,在“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市民”的历史变革中,燃烧着可贵的红色能量。

由于是村改社区,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多,留守在家的年迈老人就成了宋礼木最牵挂的对象。如何让老年人享受更好的日常生活照料成了宋礼木夙夜考虑的问题。带着这样的思考,宋礼木通过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居民代表大会,焦家社区“敬爱院”老年活动中心建设终于提上日程,集老年活动中心和养老院为一体的“敬爱院”将于明年开工建设。

当涂开发区中心学校与焦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仅一墙之隔,学校近50%的学生为开发区务工人员子女,午间无法接送和照料子女。为此,他从社区办公楼腾出近平方米作为活动场地,开设免费“午间微学堂”。周一至周五每天中午12点到1点半开展校外辅导活动,双休日及节假日由社区志愿者对留守学生进行兴趣辅导。“午间微学堂”自年开办以来,每天接待学生60余人。

村改社区后,有的居民没了经济来源,日子过得紧巴巴。年,宋礼木先后带头出资承包了襄城河章塘养殖场、乌溪南圩等水面。通过水产养殖,他带动社区十几户居民先后走上了致富道路。在他的带动和支持下,焦家社区所有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有的从事餐饮业、商贸业、建筑业,有的在园区企业上班。焦家社区摇身一变,成为全县首屈一指的小康社区。

7

社区主心骨群众贴心人

花山区塘西街道

金安社区党委书记马春艳

从事社区工作17年来,马春艳心里时刻想着社区、装着群众,坚守初心、不懈努力,把金安社区由一个老年群体多、低收入家庭多、居民矛盾诉求多的“三多”社区,建设成为了一个老年群体有所依、困难群众有所帮、矛盾诉求有人解的幸福家园。

三年前的一天,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妇女来到社区寻求给予一袋米的救助,通过上门了解得知,她的丈夫因吸毒服刑,孩子尚且年幼,母亲和婆婆均患病,作为独生子女的她无法承受生活的重担而向社区求助。马春艳得知情况后,多方寻求资源帮助她自主创业走出生活困境。在马春艳的努力下,争取到区妇联、民政、人社等多部门资源,帮助她在小区里开了“缝补”小车间,不仅解决了她的生活问题,也帮助了小区无业妇女实现再就业。

金安社区老年人口已达到小区人口总数的19.5%,养老问题突出。马春艳积极整合共建单位、社会团体、志愿组织、非公企业等资源力量,开辟了社区党委领导下的辖区孤老定期帮扶模式。今年三八妇女节,马春艳积极牵线搭桥,发动马鞍山市爱心车队同社区几户孤老结成对子。辖区新都小学有个课外实践基地“百蔬林”,种了不少蔬菜常常有富余,她积极协调学校老师和学生采摘蔬菜定期送到孤老家中。

马春艳说:“只要将心比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问题。”辖区内水厂新村小区一直以来环境较差,居民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物业费收缴不上来。她把支部党员和居民代表请到小区党建微管家收集诉求和讨论研究,最后各方协商一致。

8

一片初心终不改为民服务挂心头

雨山区平湖街道

湖西社区党委书记李红

“社区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之中,做百姓的贴心人,用真情把服务暖到居民心坎里去。”这是李红常挂在嘴边的话。

自担任社区书记以来,李红坚持党建引领中心工作,积极动员社区党员、党员志愿者和居民共同参与D级危房搬迁、扫黑除恶、文明创建重点工作。在D级危房搬迁工作中,30户居民在她的耐心引导下,及时安全搬离,无一人上访。她组织党员志愿者带头、社区网格员共同参与,到辖区单位开展扫黑除恶宣传。创建成立了“妇女维权服务站”“春花”微管家等党员服务群众的活动平台,在五区小广场设立“居民大舞台”,积极为各种活动搭建党员群众服务载体,调动激发了党员和居民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年,李红谋划组建“春花”帮服团,牵头与全峰快递公司策划成立了“转手爱”快递中转站,为社区老人、困难群众以及捐助贫困地区的爱心人士提供免费的寄送服务。在得知辖区居民11岁女孩刘卿父母均无工作,且母亲身患重病,生活困难时,她主动与刘卿家结成对子,帮助办理了低保,购买生活用品,支持小刘卿继续完成学业。

家住二村的年过八旬空巢老人郑水英,由于身体不好,自己买菜烧饭成了难题。李红发动育才路市场的商户和辖区党员,推出“红色菜篮”“红色摊位”为民服务项目。商户和社区党员定期会把装满各类蔬菜和生活用品的“红色菜篮”及时送到像郑老一样的空巢老人和困难群众家中。目前,受惠群众已达0余人。

9

小书记大作为

含山县环峰镇大庆社区

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贤贵

王贤贵,现任含山县环峰镇大庆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曾担任环峰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十个年头的王贤贵,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到社区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几年。他说:“既然组织把任务交给我了,我就要干好、干实。”

他曾在翰林社区工作了九年,这个社区地处含山县城商贸中心,维稳问题比较突出。他从构建综治维稳网络抓起,建立颇具社区特色的维稳工作新机制。到大庆社区工作后,他抓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提炼形成“落霞与时代齐飞”的图文并茂文集,由国家团结出版社印刷成书。他还倡导成立“含山县爱心拥军爱民促进会”,经常性组织会员到武警、消防等单位,开展慰问演出,为含山县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贤贵始终坚信“群众利益无小事”,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竭尽全力为群众解难事、化急事、干实事。坐落在大庆社区内的西门大塘,由于出口水路狭窄,以往一到汛期,处于塘口下游的群众房屋就会被淹。他多次找到县住建、水务等部门寻求支持解决,对塘口进行改造,加大塘口容量,彻底解决了大水淹没群众住房的问题。社区庆丰巷居民用的自来水主管道是30年前老旧水泥管道,年久失修,几次出现裂缝,使路面开裂、下沉、塌陷,危及群众住房地基安全。王贤贵心急如焚,找到相关部门对毁坏路面全部修复,对自来水管道全部更换,最终使群众由愁眉苦脸转为喜笑颜开。

10

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装在心里

慈湖高新区

慈湖社区党总支书记胡祖秀

慈湖社区党总支书记胡祖秀,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像一根“钉子”扎根社区三十余载,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忠诚于党倾情为民。

年初,因连日暴雪,慈湖南街不少居民房顶上压着厚厚的积雪,房屋随时有倒塌的危险。险情就是民情。胡祖秀不分昼夜带着社区干部挨家挨户了解灾情,与住户促膝长谈做工作,第一时间将危旧房住户17人转移到安全场所,并提供免费食宿。

老旧小区、老厂整体拆迁搬迁是居民拍手称快的好事,然而,慈湖南街部分居民和橡胶厂老职工却因为橡胶厂家属区平房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每年汛期,雨水浸泡后随时有可能发生房倒伤人事故,导致群众积怨较深,严重影响了搬迁的整体进度。胡祖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搬迁进度慢了,影响的终究是群众的生活质量。”于是,胡祖秀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利用晚上和周末休息时间,挨家挨户上门讲政策、做工作。最终,居民被她的执着与敬业所感动,橡胶厂危旧房改造项目居民整体搬迁工作如期完成。

80多岁的徐应喜是孤寡老人,患有多种疾病且无生活自理能力,拆迁后一直独居在外。在得知徐应喜因病住院无人照料后,胡祖秀帮忙找护工照顾;老人出院后,她又多次与民政部门联系,将老人送到市福利院安度晚年。社区居民申某离异后,一人带着两个女儿,大的是聋哑人,小的才上小学。考虑到申某身体差家庭负担重,胡祖秀在社区内为其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解决了一家三口的温饱问题。

快来为他们点赞

(来源:马鞍山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congronga.com/rcyj/89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