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和生蚝,男人们只要在餐桌上看见,就会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微笑。
在大家心中,很多食物都跟「性致」密不可分,但这些说法一直没有科学严谨的论证。
直到今天,杜少我在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本文由一大口美食榜(ID:laiyidakou)授权转载
情爱与饮食,是人类美食文化中一条暗线,从古至今,人们笃信食物与性欲之间的必然联系,食物不仅能充饥,也能催情。
如今,在饭桌上,人们吃某些食物也都有会心一笑的象征,比如情人节晚餐上的生蚝,比如狭仄小馆里的韭菜——韭菜另外一个名字是「起阳草」。
据说古罗马时期,人们认为最催情的是男子的汗液,于是古代角斗场上的冠军,比赛流下来的汗液贵比黄金。
在中国古代,肉苁蓉、淫羊藿、菟丝子、海马…这些都是房中术的催情圣物中的寻常元素。
《圣经》的描述伊甸园里的「禁果」本是无花果。
在西方的传统中,苹果是一种奇妙的果实,后人演绎成为伊甸园里的「禁果」,其实根据「圣经」的描述,禁果本是无花果,早期希腊文「圣经」中的「malum」,兼有「邪恶」与「果实」之意。
苹果在西方成了最富有意味的一种水果,被引申为「诱惑的意念」。其实另外一种水果更有情爱的意味,那就是番茄。
哥伦布最早把番茄从新大陆带回欧洲,那时它叫「pomaamoris」(爱欲之果),番茄有着鲜红的汁液、酸甜的口感,似乎符合禁果的条件,到了18世纪,一个犹太裔葡萄牙人把番茄带到北美,他打出的宣传口号是:谁要吃了足够的爱欲之果,谁就能永生不死。
看来古时候的人们对于「长生」的追求是相似的。直到18世纪中期,意大利开始在菜肴之中广泛的运用番茄酱,为番茄洗去恶名。
巧克力中含有咖啡因和可可碱等兴奋成分,但含量极低。
巧克力,可能是在情人节情人之间传递的最寻常的礼物,巧克力也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情爱食物。
在古代的西方,巧克力是权力阶层专享的食物,古代玛雅人甚至把可可豆当成货币。
写过「索多玛的天」的情色作家萨德曾经被关在巴士底狱,他每天都渴望得到巧克力,「像魔鬼屁股一样黑的巧克力」甚至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也写过:「啊,巧克力,只要喝上一口巧克力,就能使老妇青春焕发,使她们产生你我都心照不宣的渴望」。
事实上,巧克力中含有咖啡因和可可碱等兴奋成分,但是含量极低,几乎没啥用。巧克力在情爱中产生巨大魔力还是要归功于法国路易十五最后一个情妇:杜巴利伯爵夫人。
而她勾引国王的秘密武器就是巧克力,巧克力的催情盛名在民间被反复传颂,直到如今。
香料酒有调情的作用,最常见的香料酒是胡椒和松子。
在西方的食物传承之中,没有什么比香料更具有爱情魔力,香料与情欲之间的关联天经地义。
研究西方的香料历史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许多酒里也会放入香料,香料酒更有调情的作用,就像中国人到现在还热衷于在高度白酒里泡上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最常见的香料酒是胡椒和松子,18世纪的英国,新婚夫妇在就寝之前也有喝牛乳酒的习俗,那是一种加了牛奶、蛋黄、食糖、桂皮、肉豆蔻的酒,作用可想而知,味道我一想就不想喝。
中世纪的医生也推崇香料的催情功效,甚至用来治疗各种病症。香料之味在于撩拨和挑逗,那种种来自东方的,神秘的,昂贵的香气,是令人堕落的滋味。
传说罗勒靠死亡情人的头颅长得更加旺盛,这与爱情的疯狂相仿。
最早经常出现的香料是桂皮和肉桂,「圣经」的「雅歌」中有不少记载,诸如「她的面颊就如同香料的苗床,散发着馨香」。
罗勒草也是一种绿色的催情物,罗勒最早产于印度,后来被亚历山大大帝带回欧洲。在后来的传说之中,它靠死亡的情人的头颅能长得更加旺盛,这与爱情的疯狂相仿。
香料的历史也是一部由诱惑衍生出来的历史,这是「香料传奇」的作者杰克·特纳的观点。
在我看来,香料「遮掩」的作用与「激发」作用相比,丝毫不逊,当时人们没有牙膏,吃完饭口嚼几粒香料,为了遮掩口臭,使口气清新——到现在印度人还在这么做,北京的印度餐厅里往往在门口放着一小盒香料,就当口香糖吃。
法国宫廷贵族贵妇们热衷于使用香水,很大原因也是他们平时不怎么洗澡,香水能遮掩体臭。如今香水的催情功能依然被商家和消费者神奇的联想,这也是情人节最常规的私密礼物。
人们认为生蚝催情是因为「生殖崇拜」。
情人节大餐中当然少不了生蚝。生蚝种类多多,做法也多多,男人们更坚信生吃的功效。这么说吧,生蚝中的磷含量比较高,但也仅仅如此。
据说著名的浪荡子卡萨诺瓦每天都生吃40个生蚝,据说拿破仑在战场上也大啖生蚝,说「生蚝是对付敌人和女人的最佳武器」。
我觉得这些都是段子,美国美食作家费雪写过一本「写给牡蛎的情书」,其中提及生蚝与催情:「大多数的事例显然是渴切却错误的期盼,是很不可靠的想法,犹如在满月的晚上,扔一根马毛到水槽里,他就会变成上帝诚实的蛇,游来游去,还会发出嘶嘶声」。
以我的观点而言,人们认为生蚝催情也是因为「生殖崇拜」,新鲜的生蚝,需要用硬物戳开坚硬的壳,生蚝开了一条美妙的缝,里面有丰满的汁水和鲜嫩的生蚝肉。
跟生蚝连缀在一起的往往还有鱼子酱,这种如黑珍珠般晶莹的鲟鱼籽酱也是情人节大餐小点缀,我家现在冰箱里还有一些,我很暴殄天物的当成早点夹在面包里吃,其功效犹如老干妈辣酱。
魏晋时期江湖流行的五石散成份。
似乎说来说去都是西方传统的食物,所有在人们臆想之中的催情美食多半都是忽悠,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喜欢它们,并且继续给这些食物增加浪漫的注脚。
爱情与美食,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他们都给人难以置信的满足感。
如果以考据学来研究食物的进化论,最终的结局注定是无趣,就如同种种食物的宗教忌讳、民族忌讳、归根到底也都是古时候人们出于生存需要的经济学。
与西方食物催情术相比,其实中国的食物催情大法的体系更为庞杂,它们掩映在种种野史、笔记、小说、房中术、修行之中,除了各种香料、成双入对的动物、种种以形补形的动物器官之外,还有种种毒药,典型的是魏晋时期江湖流行的五石散,其实就是五种石头: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吃完了身体燥热,一不小心就死人。
要是说最有效果的催情物,用化学语言表述就是:1-[4-乙氧基-3-[5-(6,7-二氢-1-甲基-7-氧代-3-丙基-1H-吡唑并[4,3d]嘧啶)]苯磺酰]-4-甲基哌嗪枸橼酸盐枸橼酸西地那非。
其实就是万艾可,可是看起来一丁点也不浪漫。
回力||清华大师|脱衣舞|剃毛
五道口|高铁|姨妈护理|清华校花|UFC
傻老外|发型|假鞋|新垣结衣|旗袍
图片均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