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丨执业药师考生每日必做练习题3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润德教育执业药师每日一练回归啦!年全新版本每日一练,贴合今年考试趋势,从命题人角度出发编排练习题,每天帮助你掌握5个科目必考点!方框内可上下滑动,附答案与解析。做完练习别忘了检验一下复习效果哦!

中药一

1.消食化积力强,以治食积泄泻为主的是()

A.酒神曲

B.六神曲

C.炒神曲

D.麸神曲

E.焦神曲

2.炒麦芽的炮制作用是()

A.消食和胃、疏肝通乳

B.行气、消食、回乳

C.消食化滞、止泻

D.祛寒痰、调和脾胃

E.清暑化湿、健脾止泻

3.宜采用去油制霜法炮制的是()

A.巴豆

B.芒硝

C.木香

D.肉豆蔻

E.苦杏仁

4.木香常用的炮制方法是()

A.麦麸煨

B.面裹煨

C.纸裹煨

D.隔纸煨

E.滑石粉煨

5.朱砂常用的炮制方法是()

A.水飞

B.提净

C.制霜

D.复制

E.明煅

1.消食化积力强,以治食积泄泻为主的是(E)

A.酒神曲

B.六神曲

C.炒神曲

D.麸神曲

E.焦神曲

解析:焦六神曲消食化积力强,以治食积泄泻为主。

2.炒麦芽的炮制作用是(B)

A.消食和胃、疏肝通乳

B.行气、消食、回乳

C.消食化滞、止泻

D.祛寒痰、调和脾胃

E.清暑化湿、健脾止泻

解析:炒麦芽偏温而气香,具有行气、消食、回乳之功。

3.宜采用去油制霜法炮制的是(A)

A.巴豆

B.芒硝

C.木香

D.肉豆蔻

E.苦杏仁

解析:采用去油制霜法炮制的药物有:巴豆、柏子仁等。

4.木香常用的炮制方法是(D)

A.麦麸煨

B.面裹煨

C.纸裹煨

D.隔纸煨

E.滑石粉煨

解析:木香常用的炮制方法是隔纸煨法。

5.朱砂常用的炮制方法是(A)

A.水飞

B.提净

C.制霜

D.复制

E.明煅

解析:采用水飞法炮制的药物有朱砂、雄黄、煅炉甘石等。

中药二

6.治疗小儿骨软行迟、囟门不合,宜选用的药是()

A.牛膝

B.鹿茸

C.狗脊

D.紫河车

E.补骨脂

7.肉苁蓉除补肾阳,益精血外,还能()

A.强筋骨

B.祛风湿

C.固精缩尿

D.止血化痰

E.润肠通便

8.既能治肾虚所致阳痿、不孕,又能治肠燥便秘的药是()

A.锁阳

B.蛤蚧

C.淫羊藿

D.沙苑子

E.冬虫夏草

9.某男,28岁。患肾虚所致阳痿、尿频、筋骨痿软,兼风寒湿痹,宜选用的药是()

A.锁阳

B.蛤蚧

C.淫羊藿

D.沙苑子

E.冬虫夏草

10.杜仲除补肝肾、强筋骨外,又能()

A.安胎

B.温肺

C.益精血

D.祛寒除湿

E.消肿止痛

6.治疗小儿骨软行迟、囟门不合,宜选用的药是(B)

A.牛膝

B.鹿茸

C.狗脊

D.紫河车

E.补骨脂

解析:鹿茸主治①肾阳不足所致阳痿滑精,宫冷不孕;②精血亏虚所致神疲羸瘦、筋骨无力、耳鸣眩晕,小儿骨软行迟、囟门不合;③妇女冲任虚寒、带脉不固所致崩漏、带下过多;④阴疽内陷,疮疡溃久不敛。

7.肉苁蓉除补肾阳,益精血外,还能(E)

A.强筋骨

B.祛风湿

C.固精缩尿

D.止血化痰

E.润肠通便

解析:肉苁蓉的功效是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8.既能治肾虚所致阳痿、不孕,又能治肠燥便秘的药是(A)

A.锁阳

B.蛤蚧

C.淫羊藿

D.沙苑子

E.冬虫夏草

解析:锁阳主治①肾虚所致阳痿、不孕;②精血亏虚所致腰膝痿弱、筋骨无力;③肠燥便秘。

9.某男,28岁。患肾虚所致阳痿、尿频、筋骨痿软,兼风寒湿痹,宜选用的药是(C)

A.锁阳

B.蛤蚧

C.淫羊藿

D.沙苑子

E.冬虫夏草

解析:淫羊藿主治①肾虚所致阳痿、不孕、尿频与筋骨痿软;②风寒湿痹或肢体麻木。

10.杜仲除补肝肾、强筋骨外,又能(A)

A.安胎

B.温肺

C.益精血

D.祛寒除湿

E.消肿止痛

解析:杜仲的功效是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中药综合

11.含有毒性中药饮片的处方,应保存()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五年

E.七年

12.罂粟壳不得单方发药,每张处方用量不得超过()

A.3日

B.5日

C.7日

D.10日

E.14日

13.罂粟壳有毒,易成瘾,不宜常服,成人一次的常用量为每天()

A.1~3g

B.3~6g

C.3~9g

D.6~9g

E.5~10g

14.罂粟壳的处方应保存()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15.用量一般为0.~0.03g,多入丸散的是()

A.蜈蚣

B.斑蝥

C.天仙子

D.雄黄

E.蟾酥

11.含有毒性中药饮片的处方,应保存(B)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五年

E.七年

解析:含有毒性中药饮片的处方,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2日极量。如在审方时对处方有疑问,必须经处方医生重新审定后方可调配。处方保存2年备查。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应给付炮制品,不属于毒性饮片处方。

12.罂粟壳不得单方发药,每张处方用量不得超过(A)

A.3日

B.5日

C.7日

D.10日

E.14日

解析:罂粟壳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

13.罂粟壳有毒,易成瘾,不宜常服,成人一次的常用量为每天(B)

A.1~3g

B.3~6g

C.3~9g

D.6~9g

E.5~10g

解析:罂粟壳必须凭有麻醉药处方权的执业医师签名的淡红色麻醉药处方方可调配,应于群药中,且与群药一起调配,不得单方发药,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成人一次的常用量为每天3~6g。

14.罂粟壳的处方应保存(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解析:罂粟壳的处方应保存3年。

15.用量一般为0.~0.03g,多入丸散的是(E)

A.蜈蚣

B.斑蝥

C.天仙子

D.雄黄

E.蟾酥

解析:蟾酥有毒,用量一般为0.~0.03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

西药一

1.影响微囊中药物释放速率的因素不包括()

A.微囊的粒径及粒径分布

B.搅拌速度

C.囊壁的厚度

D.囊壁的物理化学性质

E.药物的性质

2.下列属于合成高分子囊材是()

A.阿拉伯胶

B.明胶

C.聚维酮

D.羧甲基纤维素

E.聚乳酸

3.下列属于天然高分子囊材是()

A.明胶

B.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C.聚维酮

D.羧甲基纤维素

E.聚乳酸

4.下列属于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囊材是()

A.明胶

B.羟丙甲纤维素

C.壳聚糖

D.甲基纤维素

E.聚乳酸

5.下列属于非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囊材是()

A.海藻酸盐

B.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

C.硅橡胶

D.阿拉伯胶

E.聚乳酸

1.影响微囊中药物释放速率的因素不包括(B)

A.微囊的粒径及粒径分布

B.搅拌速度

C.囊壁的厚度

D.囊壁的物理化学性质

E.药物的性质

解析:影响微囊中药物释放速率的因素:①药物的理化性质;②囊材的类型及组成,明胶>乙基纤维素>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酰胺;③微囊的粒径;④囊壁的厚度;⑤工艺条件;⑥释放介质。

2.下列属于合成高分子囊材是(E)

A.阿拉伯胶

B.明胶

C.聚维酮

D.羧甲基纤维素

E.聚乳酸

解析:聚乳酸(PLA)是新型合成高分子囊材。

3.下列属于天然高分子囊材是(A)

A.明胶

B.醋酸纤维素酞酸酯

C.聚维酮

D.羧甲基纤维素

E.聚乳酸

解析: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囊材包括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壳聚糖。

4.下列属于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囊材是(E)

A.明胶

B.羟丙甲纤维素

C.壳聚糖

D.甲基纤维素

E.聚乳酸

解析:聚酯类是应用最广的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如聚碳酯、聚氨基酸、聚乳酸(PLA)、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等。其中,聚乳酸(PLA)和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是被FDA批准的可降解材料,而且已有产品上市。

5.下列属于非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囊材是(C)

A.海藻酸盐

B.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

C.硅橡胶

D.阿拉伯胶

E.聚乳酸

解析:非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囊材有聚酰胺、硅橡胶、聚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等。

西药二

6.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不包括()

A.未能控制的结核病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风湿性关节炎

E.过敏性休克

7.人体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高潮是()

A.8a.m.

B.12a.m.

C.4p.m.

D.8p.m.

E.12p.m.

8.属于糖皮质激素禁忌证的是()

A.严重高血压

B.过敏性皮炎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类风湿关节炎

E.血管神经性水肿

9.属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是()

A.地塞米松

B.生长激素

C.甲状腺素

D.醛固酮

E.雄激素

10.关于糖皮激素抗炎作用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稳定溶酶体膜,阻止补体参与炎症反应

B.减轻充血、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

C.促进肉芽组织生成,加速组织修复

D.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

E.阻止炎症介质发生反应

6.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不包括(A)

A.未能控制的结核病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风湿性关节炎

E.过敏性休克

解析:未能控制的结核、细菌和病毒感染者禁用糖皮质激素。

7.人体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高潮是(A)

A.8a.m.

B.12a.m.

C.4p.m.

D.8p.m.

E.12p.m.

解析:人体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昼夜节律性,一日上午8时左右为分泌高潮(约nmol/L),随后逐渐下降(下午4时约nmol/L),午夜12时为低潮,这是由ACTH分泌的昼夜节律所引起。

8.属于糖皮质激素禁忌证的是(A)

A.严重高血压

B.过敏性皮炎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类风湿关节炎

E.血管神经性水肿

解析: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水钠潴留,因此禁用于严重高血压。

9.属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是(A)

A.地塞米松

B.生长激素

C.甲状腺素

D.醛固酮

E.雄激素

解析: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一类甾体激素,根据其分泌部位和主要作用可分为三类:①由肾上腺皮质中层的束状带所分泌的可调节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的糖皮质激素;②由肾上腺皮质的最外层的球状带所分泌的可调节水、电解质代谢的盐皮质激素;③作用于性器官的氮皮质激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

10.关于糖皮激素抗炎作用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稳定溶酶体膜,阻止补体参与炎症反应

B.减轻充血、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

C.促进肉芽组织生成,加速组织修复

D.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

E.阻止炎症介质发生反应

解析:抗炎机制: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阻止炎症介质发生反应,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稳定溶酶体膜,阻止补体参与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后组织损伤的修复,抑制肉芽组织形成,减轻黏连及疤痕的形成等。

西药综合

11.老年人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不包括()

A.老年人机体内环境改变,肝肾功能下降

B.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药动学与药效学发生变化,使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更加接近

C.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共存

D.老年人自身防护能力较弱,病情进展缓慢

E.老年人用药多、周期长,药物相互作用复杂

12.下列影响老年人血药浓度的因素中,叙述错误的是()

A.心、肝、肾及胃肠等主要器官功能在不断下降

B.常规剂量连续给药就有可能引起蓄积性中毒

C.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减慢,血浆半衰期延长

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增加,使游离型药物减少

E.即使在常规剂量下,也可能出现血药浓度增高而造成毒性反应

13.关于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老年人消化道血流量减少,吸收组织面积缩小,使药物得吸收减少

B.老年人肝脏代谢药物能力下降,药物血浆半衰期延长

C.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肾小管功能减退

D.老年人的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使游离型药物增加

E.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变化对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的药物几乎没有影响

14.下列关于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哪项不正确()

A.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B.对抗凝血药的敏感性增高

C.对利尿药、抗高血压药的敏感性增高

D.对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药的敏感性降低

E.对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的敏感性增高

15.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应用后敏感性增高易引起“晨起跌倒”的药物是()

A.地西泮

B.美洛西林

C.万古霉素

D.罗红霉素

E.克伦特罗

11.老年人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不包括(D)

A.老年人机体内环境改变,肝肾功能下降

B.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药动学与药效学发生变化,使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更加接近

C.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共存

D.老年人自身防护能力较弱,病情进展缓慢

E.老年人用药多、周期长,药物相互作用复杂

解析:老年人各种器官功能减退,机体适应能力下降,一旦发病,病情进展快,常迅速恶化。

12.下列影响老年人血药浓度的因素中,叙述错误的是(D)

A.心、肝、肾及胃肠等主要器官功能在不断下降

B.常规剂量连续给药就有可能引起蓄积性中毒

C.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减慢,血浆半衰期延长

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增加,使游离型药物减少

E.即使在常规剂量下,也可能出现血药浓度增高而造成毒性反应

解析:老年人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会导致药物蛋白结合率下降,使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作用增强。

13.关于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叙述错误的是(E)

A.老年人消化道血流量减少,吸收组织面积缩小,使药物得吸收减少

B.老年人肝脏代谢药物能力下降,药物血浆半衰期延长

C.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肾小管功能减退

D.老年人的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使游离型药物增加

E.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变化对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的药物几乎没有影响

解析:老年人胃液pH改变,胃排空速度和胃肠运动变化,消化道血流量减少,吸收组织面积缩小,都会使药物吸收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对于大多数经被动扩散机制吸收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一方面因老年人胃肠道活动减慢,药物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延长,有利于药物吸收,另一方面又因吸收面积减少、内脏血流量降低,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总体来说,对这类药物吸收的影响不大。但对于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铁剂、钙剂等)而言,这些药物的吸收需要酶和糖蛋白等载体参与,而老年人这些蛋白质的分泌下降,故吸收减弱。

14.下列关于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哪项不正确(E)

A.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B.对抗凝血药的敏感性增高

C.对利尿药、抗高血压药的敏感性增高

D.对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药的敏感性降低

E.对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药的敏感性增高

解析: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1)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增高;(2)对抗凝血药的敏感性增高;(3)对利尿药、抗高血压药的敏感性增高;(4)对β受体激动剂与阻断剂的敏感性降低。

15.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应用后敏感性增高易引起“晨起跌倒”的药物是(A)

A.地西泮

B.美洛西林

C.万古霉素

D.罗红霉素

E.克伦特罗

解析:在地西泮血药浓度相似的情况下,老年人易出现精神运动障碍的不良反应,而年轻人则没有。

法规

16.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发现由于药品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病例,应()

A.立即报告

B.1日内

C.3日内

D.15日内

17.关于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置、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进口药品和国产药品在境外因药品不良反应被暂停销售、使用或者撤市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自获知后3日内书面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B.进口药品和国产药品在境外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生产企业自获知之日起30日内报送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C.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于每年4月1日前将上一年度的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统计情况、分析评价结果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D.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于每年7月1日前将上一年度的国产药品、进口药品的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统计情况、分析评价结果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8.有关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的说法,错误的是()

A.设立新药监测期的国产药品,在首次再注册后每5年提交一次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B.国产药品向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提交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C.进口药品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交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D.设立新药监测期的国产药品和首次再注册的进口药品每满1年提交一次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19.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关于药品重点监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药品重点监测分为主动重点监测和被动重点监测两类

B.主动重点监测要求药品经营企业应经常考察本企业所经营药品的安全性

C.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和首次进口5年内的药品应当开展重点监测

D.被动重点监测指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药品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可以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对特定药品进行重点监测

20.有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药品生产企业(包括进口药品的境外制药厂商)、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药品检验机构是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法定报告主体

B.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设立或指定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承担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

C.个人发现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向经治医师、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

D.设立新药监测期的药品和首次进口5年内的药品需要报告所有的不良反应,每满5年提交一次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16.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发现由于药品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病例,应(A)

A.立即报告

B.1日内

C.3日内

D.15日内

解析: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发现或者获知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报告。

17.关于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置、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的说法,错误的是(A)

A.进口药品和国产药品在境外因药品不良反应被暂停销售、使用或者撤市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自获知后3日内书面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B.进口药品和国产药品在境外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生产企业自获知之日起30日内报送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C.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于每年4月1日前将上一年度的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统计情况、分析评价结果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D.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于每年7月1日前将上一年度的国产药品、进口药品的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统计情况、分析评价结果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解析:进口药品和国产药品在境外因药品不良反应被暂停销售、使用或者撤市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自获知后24小时书面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8.有关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的说法,错误的是(D)

A.设立新药监测期的国产药品,在首次再注册后每5年提交一次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B.国产药品向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提交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C.进口药品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交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D.设立新药监测期的国产药品和首次再注册的进口药品每满1年提交一次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解析:设立新药监测期的国产药品和首次进口的药品每满1年提交一次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直至首次再注册,之后每5年提交1次。

19.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关于药品重点监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药品重点监测分为主动重点监测和被动重点监测两类

B.主动重点监测要求药品经营企业应经常考察本企业所经营药品的安全性

C.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和首次进口5年内的药品应当开展重点监测

D.被动重点监测指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药品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可以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对特定药品进行重点监测

解析:主动重点监测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应经常考察本企业生产药品的安全性,药品重点监测的对象是药品生产企业。

20.有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C)

A.药品生产企业(包括进口药品的境外制药厂商)、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药品检验机构是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法定报告主体

B.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设立或指定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承担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

C.个人发现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向经治医师、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

D.设立新药监测期的药品和首次进口5年内的药品需要报告所有的不良反应,每满5年提交一次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解析:药品生产企业(包括进口药品的境外制药厂商)、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是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法定报告主体,没有药品检验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或指定机构并配备专(兼)职人员,承担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设立新药监测期的药品和首次进口5年内的药品需要报告所有的不良反应,每满1年提交一次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润德教育隆重推出最新取证班型

保证年帮你拿下执业药师证

优惠名额仅限前名

抓紧时间联系老师开启拿证之路

点一下,今年药考必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congronga.com/rcxt/8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