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首届“全国名中医”,“桂派中医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乳腺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香港大学荣誉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两次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乳腺病学术发展杰出贡献奖”。擅长乳腺良恶性肿瘤尤其是三阴、双阴性乳腺癌,乳腺炎性疾病尤其是肉芽肿性乳腺炎,及乳腺增生性疾病、疑难病症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
以案说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王某,女,时年53岁。初诊日期:年12月6日。主诉:右乳癌化疗后第12天,疲倦伴形寒肢冷6天。病史:患者于20天前在我院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现第1周期FEC方案化疗后第12天。症见:神疲,面色?白,四肢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纳少,眠差,大便溏,夜尿4次。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8×/L,NE0.74×/L,HGBg/L。西医诊断:化疗后Ⅲ度骨髓抑制
中医诊断:虚劳
证型:脾肾两虚
治法:健脾益气,温补肾阳
方药:(1)自拟健脾补肾方:党参20g,白术15g,云茯苓15g,北芪50g,当归头10g,怀山药15g,仙灵脾15g,女贞子15g,肉苁蓉15g,山萸肉15g,仙茅10g,麦稻芽各30g。3剂,日一剂,水煎二次,上午8时~9时、下午2时各服一次。(2)龟鹿二仙汤加味:生龟板50g(先煎),鹿角胶15g(烊化),阿胶15g(烊化),枸杞子15g,西洋参15g,沙参30g。3剂,日一剂,文火慢炖,冬令季于晚7时~7时半服。(3)每晚9时中药沐足,沐足时按压太溪、照海、涌泉、三阴交穴位。每个穴位按压3~5分钟。沐足后配合劳宫穴拍打涌泉穴10分钟。二诊:年12月9日
症见:精神好转,面色白,手足渐温,腰膝酸软,耳鸣,纳可,眠好转,大便成形,夜尿仍频。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2.8×/L,NE1.3×/L,HGBg/L。
方药:在原方基础上去麦稻芽,加用熟地黄15g、枸杞子15g,以加强补肾生髓之力。继续服药5剂、中药沐足及穴位按压、拍打至下次化疗前。
三诊:年12月14日
症见:精神可,手足温,无恶寒,纳眠可,腰膝酸软减轻,大便成形,夜尿1~2次。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辅助检查:血常规:WBC4.1×/L,NE1.92×/L,HGBg/L。
患者不适症状消失,骨髓抑制纠正,顺利进行下一周期化疗。素体肾虚患者,或者脾胃生化乏源,病及先天之肾,肾精受损者,均可导致髓失所养而发生骨髓抑制症。林老强调中医药治疗骨髓抑制必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整体出发,调动机体全身的功能,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通过个体化辨证论治,起到治病求“本”的作用。
对于脾肾两虚证的患者,应以健脾补肾为基本治法,自拟健脾补肾方。该方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黄芪、怀山药健脾益气;仙灵脾、仙茅、肉苁蓉温肾阳、补肾精;当归头补血养血;再加女贞子、山萸肉补益肝肾;麦稻芽升清降浊,以防诸药补腻之虞。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补肾之功。
二诊时手足渐温,胃纳好转,便溏改善,脾胃功能好转,但仍有腰酸、耳鸣、夜尿频等肾虚之象,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治疗上遵《内经》“阴中求阳”之旨,加用熟地黄、枸杞子以滋补肾阴,达阴中求阳之意。
(本案编写:徐飚朱华宇丘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