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眸二师铁门关市这五年,师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师市融媒体中心推出“辉煌成就”栏目,回顾五年来师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各项成就。
逐梦田园织锦绣
——二师铁门关市五年来农业发展综述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二师铁门关市这五年来积极依托区位、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聚焦农业产业发展,以发展“小麦、棉花、番茄、辣椒、香梨、葡萄”为基础,优化农业深加工体系,构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信息体系,以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动力,以农业品牌体系建设为牵引,着力打造师市“红白”农业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抓好农业增产和职工增收,集中力量推进师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结构调整再布局
金秋时节,师市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师市种植小麦10.28万亩,完成小麦总产5.93万吨,同比增加0.6万吨,增长11.3%;平均亩产达.5公斤,同比每亩增加18.4公斤;小麦平均亩效益达.4元,同比增加23.4元。
师市始终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保证粮食种植面积这条红线,同时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布局。
10月12日,在二十九团二连的棉田里,伴随着采棉机的轰鸣声,一朵朵棉花被快速吞进机器“肚子”里,完成采摘、压缩、打包等工序。
“我家种植的棉花亩产公斤左右,纯利润元左右。”二十九团二连职工胡玉龙说。胡玉龙流转种植的80亩棉花地今年得以丰产丰收,离不开前期在棉花选种、施肥等过程中的用心用力。
“连队要振兴,必须靠产业,但产业得有特色。”二十五团依托毗邻博斯腾湖土壤富硒的独特优势,邀请专家“把脉问诊”开良方,在二十五团三连建成了阳光玫瑰葡萄种植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农业增产增收的新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
年以来,三十七团本着既要改善沙漠生态环境,又要让职工致富增收的初衷,大胆尝试,始建荒漠肉苁蓉基地。近年来,三十七团已在沙漠边缘种植梭梭、肉苁蓉1万亩,形成了沙生产业园,成为农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8月10日,三十八团九连承包户严杰说:
“我在三十八团承包土地种植豆角,从前期管理到采摘都比较规范,所以豆角产量很好,亩产在~0公斤,每亩纯利润余元。”
二师铁门关市棉花、番茄、香梨等传统农业的优势特色突出,特色农业也大有后来居上的姿态,为师市农业发展新添活力。师市发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产量、调优结构,构建起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科技支撑重引领
二十四团六连职工魏志刚今年种植小麦亩,从春种到夏收,再到田间管理,整个生产作业流程都实现了智能化农机全覆盖,播种质量和田间管理水平均有提高。
“现代农业的发展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农业科技的先进性,从精量化播种、加压滴灌、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打药到机械化采收等一系列措施,让我们职工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这些变化让我们种植户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魏志刚说。
今年,冠农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工业番茄生产的重要节点大力推行机械化作业,有效降低农业种植成本,提高农业种植质量。在番茄移栽期,公司为种植户组织了70余台秧苗移栽机,将焉耆盆地工业番茄机械移栽率提高到50%,确保番茄采收“颗粒归仓”。
“机械采收成本要比人工采收便宜很多,质量也有保证,现在我们都是机械采收,我的亩番茄地两天就采收完了。”
二十二团三连职工盛永芳说。
“我家棉花长势不好,土壤中盐碱重、棉花产量低。今年,在天润恒泰农资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的讲解下,我终于知道棉田怎么用肥了!”三十三团五连职工周建国说,天润恒泰农资公司在提供农资服务时,力求减少中间环节,创造最低的市场价,强化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做到24小时之内把所需农资直供到田间地头。
8月26日,三十四团结合红枣提质增效工作计划,邀请河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家进行红枣优质丰产技术指导。河北专家结合枣树优质丰产省力栽培技术实例,详细讲解了当前枣树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具体应对的解决办法,并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科技加持,让师市农业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片沃土上,各类先进的农业机械在奔驰,各种优势的品种在孕育,各种高品质农产品在悄然生长。
市场导向强提升
8月10日,在二十九团园九连种植户李武召的火龙果大棚里,一颗颗鲜艳的火龙果犹如一个个小灯笼挂在藤蔓上,看着十分喜人。火龙果成熟后,李武召并不以传统路子进行出售,而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