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补肾最佳时机开启

“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之后天气逐渐转凉,意味着真正入秋了,早晚温差大,凉意也是一天浓似一天。但我们都知道秋天是养肺的黄金季节,为什么白露后,又是补肾的最佳时机呢?

一、肺金生肾水,肺气旺盛对肾的濡养也非常有利

肺与肾阴液相互滋生,而肾阴又为人体诸阴之本。

秋季燥邪滋生,极伤阴液,尤以肺脏为首。肺为娇脏,极易受损,若不注意防范,肺阴虚就会损及肾阴,肾阴虚不能上滋肺阴,则肺阴更虚,最后导致肺肾阴虚并现。所以此时,趁着养肺固摄肾气,滋养肾阴,也利于把过旺的肺气收敛下来。

二、肾主收藏,储备能量

「秋收冬藏」,白露节气,天地阳气开始收敛,阴气逐渐旺盛,肾主收藏,此时肾也开始收纳阳气了。肾脏的阳气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小太阳,温煦我们全身,如果能量储备不足,没有足够的气血来御寒,到了冬天就会很难过,怕冷、感冒也就来了。

未雨绸缪,白露至,护肾始。此时开始,养护肾经,给你的肾补足元气,让它更好地为过冬储备足够能量,增强抗病能力。

什么样的人最需要提前养护肾气?

手脚冰凉、怕冷

乏力,常常觉得疲累

足跟冷痛

下肢浮肿(小腿很粗)

黑眼圈

容易脱发

腰腿酸软无力

调理三步走:润肺、补肾、健脾

一、肺气旺盛,润肺是重点

肺主皮毛卫外,司呼吸,意思是肺主管皮肤毛发和呼吸系统,是人体抵御病邪的保护网。而肺是“娇脏”,喜润恶燥,不耐寒热,容易遭受外邪的侵犯,尤其是在秋季容易被燥邪所伤,燥邪耗损肺津,导致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因此,白露时节仍要注意润肺气。

二、抓住补肾气最佳时机

天气逐渐阴寒,肾气不足,阳气无法收敛,就无法温煦四肢,手脚冰凉。所以,注意补养肾气,为入冬做好准备。

坚持晚上用温水泡脚,水面高过脚踝,水温40℃左右即可,每次泡脚时间不超过2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出汗。在泡脚同时可以搓搓耳朵和腰部,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肾以温为补。

手搓后腰:左右手掌在腰部搓50下,可以补肾壮腰,加固元气,还可以防治腰酸。随时随地可搓搓耳朵:把耳朵搓热,搓红,能有效补养肾气。

三、打通营养输送管道,健脾是根本

养肺的前提是健脾:四季脾旺不受邪。脾土生肺金,脾土健旺才能充盈肺金;反之,脾土虚弱,肺卫功能就会弱。

补肾的关键也是健脾:脾与肾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依赖肾阳的温煦,肾主藏精,需脾精来补充。当脾胃功能强健,才能接纳和吸收营养,补肾才有效果。

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导致胃肠疾病。

在秋季,总的进补原则为「增甘酸少辛辣」。这些平和、清润的食物非常适合:

谷类:小米,黑豆,玉米;

蔬菜:山药,南瓜,白菜,土豆,板栗,萝卜,莲藕,茼蒿,菠菜;

水果:苹果,柚子,石榴;

肉类:鲈鱼,鸭子,鸡肉,瘦肉;

药膳:百合,玉竹,南沙参。

俗话说“白露养生,鸡鸭先行”,补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烦热。白露时节一碗汤,健脾、润肺、补肾好食养——海参猴菇型鸡元汤、鳄鱼肽鸡元汤、精蓉阳元汤(黄精+肉苁蓉),科学配伍,将食材全营养提取,营养浓度高,分子小无油脂,质精量少,更好吸收无负担。

四、保护阳气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白露以后,不露脚、不露脐、不露关节。虽说春捂秋冻,但也需要保护阳气,寒气最容易伤害肾阳。肾阳充足,则一身俱暖。

「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寒从脚下起,要穿有一定厚度的鞋子,护脚踝的袜子,保护脚心脚踝。

晚上睡觉的时候要记得撤掉夏天的凉席,注意腹部的保暖,不要受凉。

气温常常是在10℃左右时,记得及时添加衣服以及被褥,谨防患上感冒,以免导致哮喘、支气管炎等慢性病的复发或加重。

切勿贪食寒凉之物,容易导致脾胃的阳气受到损伤。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congronga.com/rcxt/106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