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就是挡疾病,捂好身体不生病

“春捂、夏补、秋凉、冬藏”是古代人民关于养生保健的实践精华,蕴含了深刻的智慧和医学原理。从古至今,历代医家皆十分重视“春捂”的养生之道。春节将近过半,节气也进入新的循环,开春学会正确的“春捂”,能帮你把疾病挡在身外!

什么是春捂?

“春捂”是指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急于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热量调节与冬转春的环境温度变化相协调。俗话说“春天孩子儿脸,一天变三变”,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过早脱掉棉衣,会使体温调节中枢难于适应,免疫力下降。

寒邪侵袭人体,轻则引发伤寒、感冒、关节寒、寒咳等小病,重则导致脾胃虚寒、宫寒、肾阳虚等严重问题。因此,“春捂”对于初春养生有着重要意义。

春捂的“养生之道”

春捂的益处,一是有利于抵御风寒。适度春捂,可以让“冬眠”的皮肤细胞在初春开始活跃时,抵御冬季残余寒邪的侵袭。二是有利于身体适应季节的变化,应对初春气温急剧变化的复杂情况,减少感冒、寒咳等疾病发生。

此外,春捂还有“保木气、护阳根”的作用。初春天气变暖,此时地下经夏储秋收而来的阳热,动而上升,化生为木气,春捂得当可避免木气受损、阳根动摇。

1、身体哪些部位最该“捂”

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是春捂的重点4个部位。初春不要急着很快摘掉帽子、围巾、手套等衣物,需特别重视这些部位的保暖。

手腕: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而心经调节着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是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

腰眼: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捂腰眼可以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

肚脐:肚脐为神阙穴,温暖神阙穴可以鼓舞脾胃阳气,胃部怕冷、易腹泻的人应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以经常在肚脐热敷。

小腿:中医认为,寒从脚下生,春捂需重点注意小腿部位的保暖。

2、把握时机

冷空气到来前一两天未雨绸缪。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一两小时。

3、把握气温

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可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当气温低于15℃时做好春捂工作。此外,日夜温差大于8℃也是捂的信号,当气温变化复杂时可灵活应对。

4、春捂持续多久最好

1至2两周恰到好处。立春虽然代表春天来临,但低温不会立刻回升,而是需要10天—15天的过渡时间。在这期间,如果过早减衣,则头部、四肢等部位容易受寒。

春捂时该注意些什么

春捂既讲究方法,也要借助感觉,需因地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春捂”得法,可有效减少发病几率,做好春捂,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春捂”不是穿衣越多越好。

春捂带有一点热的意思,但穿衣过多而“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易着凉“伤风”。

2.春捂要结合当地气象指数。

一般说,春季早晚气温较低,需捂好身体。而中午气温多高于15℃,可适当减衣。

3.春捂也要锻炼。

中医认为,春捂只是被动防御。要想防疾健身,还须加强自身锻炼,增强免疫力。

仙蓉温齐︱就想“捂”着你

仙蓉温齐是一款适用于脐部的本草按摩膏,配合传统按摩手法、或者红外线灯等器具使用,帮助固护身体阳气,暖暖的很贴心!

仙蓉温齐滋养按摩膏

主要成分:鹿尾巴、不老草、仙灵脾、肉苁蓉、黄芪、熟地......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congronga.com/rcsh/8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