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益行者论坛——“商业向善,做新时代的社会企业家”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召开,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当代集团创始人艾路明,四方御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正和岛创始人、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刘东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等商界、学界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凝聚企业家精神推动社会公益。
艾路明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
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论坛现场,艾路明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是企业家精神与环保公益。这个题目看起来比较广泛,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发生过很多案例,可以用来进行阐释。
在中国,企业家的概念实际上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被认可的,在此之前,曾有过很多年的断代与缺失。这一批企业家,从诞生之日起,便面临着既要在市场经济刚刚启蒙的前提下,把企业推动下去的问题,同时也要思考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到底为什么经营企业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在国外,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解决了。如洛克菲勒、卡内基等企业家,在推动企业发展的时候他们无所顾忌;当退出企业时,他们会考虑如何对社会做出贡献。他们设立各种各样的基金会,通过公益基金会的形式从事慈善。而中国的企业家必须通过一代人的实践完成从企业家向慈善家的同时转换。我想,这是只有在中国这一批企业家的身上,才会出现的一个特殊情况。
通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看到非常典型的这样的画面。14年前,刘晓光、冯仑、王石等人在考虑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思考沙尘暴、环境污染等问题。他们开始反思: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大的沙尘暴?环境污染为什么在中国这么快地发生?企业家在其中是不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是不是应该承担某种责任?在这种思考的指引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一任会长刘晓光先生召集了一大批企业家,年前往据说是北京沙尘暴源头的阿拉善沙漠。阿拉善地区有腾格里和库布奇、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当时,由于我们对地下水无节制地开采和对当地梭梭林的砍伐,这三大沙漠有很大可能会连成一片,一旦风沙来临,随着强劲的西北风,沙尘便会来到北京、东海甚至日本。
他们认识到,在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企业家也有责任保护环境,公益、环保、慈善是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年6月,他们在阿拉善沙漠成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让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家不仅具有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能力,在公益、环境、慈善等领域也有了新觉醒。正是从他们开始,中国企业家不仅在世界上开始被作为企业家来对待,同时作为慈善家他们在力行着公益慈善。
在将企业家精神运用到环保公益时,他们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凝聚企业家精神,留住碧水蓝天。怎样凝聚企业家精神?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第一,敢于面对失败。面对失败是所有企业家在经营企业时必须具备的能力,他们在环境公益中同样做到了。最早,他们在阿拉善沙漠地区的农村推广小母牛养殖,期望通过引进小母牛,生产牛奶,使得农户过上好日子。这个想法在当地推行了两年,以失败告终。随后,他们试图在当地引入沼气,希望通过利用沼气做饭,燃烧,达到环保效果。因在科技与能力获取方面,达不到好的效率,两年后这个项目也以失败告终。
企业家们马上运用了他们最强的能力——市场化能力,广泛引进梭梭树,并将梭梭树和肉苁蓉的种植结合在一起。肉苁蓉作为中药非常具有市场价值,并且和梭梭树互利生长。这种市场化的方法的推动,使当地老百姓从早期砍伐梭梭林,变为后来主动种植梭梭林。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还有一个典型的市场化项目——喜马拉雅蜂的养殖。在云南怒江、金沙江、澜沧江三江并流区,有中国仅存的部分原始森林,森林里生长着濒临灭绝的物种滇金丝猴。要想保护整片原始森林,首先要保护以原始森林中的物产为主要食物的滇金丝猴,而保护地区环境又必须将当地的老百姓纳入体系,和他们生活的改善结合到一起。当地人最简单的收入来源就是打猎和砍树,为改变这一状况,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和科学家们,一起在当地推行养殖其蜂蜜具有极高市场价值的喜马拉雅蜂,引进了新蜂箱和新的生产、养殖技术,使得老百姓的收入在不砍伐森林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保护环境成为老百姓更好的选择。
左:艾路明中:丁立国右:陈东升
企业家还具备很多其它的能力,创新就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德龙钢铁是我们阿拉善SEE协会的会员企业,很多年前德龙钢铁就已经意识到,在中国,如果想把钢铁行业做到既环保又有市场,还能走向国际,就必须运用新技术和创新协调机制,使得企业既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同时也能够做到碳排放低,环境保护好。为此,他们做了种种安排,其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是,德龙工厂里的废水经过循环使用,重新处理后,可以当场喝下。在这样的创新能力的推动下,德龙钢铁的环保投入超过30亿,去年一年利润接近90亿。所以,当企业家把创新能力和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时,是一定能够创造奇迹的。
最后我想谈一下企业家自身在公益环保中所发生的改变。王石和任志强,都是著名的企业家,充满活力的企业家,他们参与了阿拉善地区不同的环境保护项目,有了非常多的改变。我和任志强曾经参与过邓飞的一个公益项目,一起到一个山村小学送小米。吃完午饭后,任志强上台为学生讲课,内容不是多么严肃高深的话题,而是我们平时擦汗应该用手绢而不要用纸,因为手绢对树木的伤害更少。他告诉小学生,我们从小就要树立人与环境友善的意识。我们都知道王石的企业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但在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活动中,他也发生了许多改变。他说,在阿拉善SEE,他知道了两个字,叫做妥协,而在此之前他从不妥协。
作为企业家,参与环境公益的活动,不仅仅是付出,更多的是收获。去年我们和很多企业家一起到三江源考察,三江源的水,把手放进去,鱼会游到手上来。当时有企业家说我们把这鱼抓起来吃吧,而在场的藏族兄弟,则匍匐在地,认为鱼和神明一般。这给我们带来非比寻常的启示,那便是中国企业家在和自然,和这个世界,和我们周边每一个人的交往中,到底应该抱有什么样的状态?
刘晓光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诗:让我们做一个无名英雄吧,大地用青翠为我们加冕。请大家记住这句话,一起来做公益,来做环保,谢谢。
相关文章推荐:
新任会长艾路明:未来三年,要扶稳阿拉善SEE会旗
掌舵六家上市公司,身兼村长与博导,80%精力做公益,艾路明的传奇不止于此
《中国慈善家》近期封面文章推荐
蒋锡培:本色生长三十年
退休老头儿任志强:做公益让他由大炮变绵羊
北极光邓锋:捐赠只为精英培育
这位掌控万亿资产的欧洲王子,为何钟情社会影响力投资?
沈南鹏投这家企业八年,他似乎没赚钱,却倍感自豪
前首富陈天桥:此生将捐出绝大部分财产,10亿美金捐赠只是开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