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全资讯

战风沙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啃的是“硬骨头”、蹚的是“深水区”。景泰县围绕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以加快“三变”改革、治碱治沙、产业富民等为主攻方向,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战风沙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景泰县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位于甘宁蒙三省区交界地带,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也是甘肃生态屏障的“北大门”。近年来,当地抢抓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持续推进生态屏障建设。按照“东护、南封、西保、北治、中扩”的生态布局,突出林果基地和生态防护林两条建设主线,依托退耕还林还草、天保工程及防沙治沙等项目,以“城市精品建绿、路渠林带增绿、庄前屋后造绿、退耕还林添绿”为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绿化工程。

民营企业家周文成从年开始以防沙治沙为重点,兼顾生态经济林发展,先后投资多万元建设林场亩,铺压草方格沙障固定沙丘亩,封沙育林栽植沙生灌木亩、定植优质梨亩、杨树10万株、针叶树及花灌木10万株,建设高标准高效日光温室座,种植高产值、高品质红樱桃株,初步形成了集有机环保、精优高效、示范推广、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大漠生态产业示范园,年创经济效益多万元。

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春风十里,绿满城乡。省道线沙沃段是宁夏通往河西的重要通道,平时过往的货车较多,车辆行驶引起的沙尘及噪音污染,影响了道路两旁居民的生活。为此,景泰县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实施“绿色长廊”通道观景工程,重点对省道线白墩子至三个山段14公里林带进行绿化,打造防风、降噪的生态林带。

黄河石林是景泰对外旅游的一张名片。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思路,全县今年大力实施6公里景区道路绿化工程,合理配置树种,对景区道路进行绿化、花化、彩化;改造龙湾村老果树,加强采摘园建设,在“新、奇、特”方面做文章,打造现代观光果园,切实推动景区环境转型升级,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营造无公害观光农业区

同时,围绕寿鹿山、昌岭山、米家山、马昌山等天然林缘区及水土流失严重区的非基本农田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营造以柠条、沙棘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在干旱山区,营造以文冠果、玫瑰等为主的油料林;在寺滩“一城一山”旅游开发建设区,集中连片营造以牡丹、红黑枸杞为主的无公害观光农业区;在景电二期灌区,营造以枸杞、梨树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在旱砂地发展梭梭林嫁接肉苁蓉基地。通过实施“四大片区”工程,推动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力争年内新增特色经济林2.62万亩,努力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据统计,目前,景泰县已围绕防沙治沙累计造林4万多亩,完成沙化地改良30万亩,封沙育林(草)13.5万亩,营造大型防风阻沙林带30万亩,植被盖度由当初的0-20%提高到40%-75%。大规模国土绿化的背后,是沙漠的后退,绿色的挺进与延伸……

斗盐碱发展高效现代渔业

“以前这个地根本没法种植作物,通过近两年的排碱工程建设,年我试着种了小麦,收成斤。”杨文清是景泰县草窝滩镇红跃村村民,在盐碱片区有7亩水浇地。由于历史原因,该县近27万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危害,并以每年0亩的速度蔓延。因土地盐碱化致贫1万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9%,盐碱化成为严重制约景泰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盐碱一日不除,百姓一日难富。年初,景泰县草窝滩片区治碱排水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总投资1.23亿元,主要分为洞排、北排和南排3个施工段,目前,除南排外,洞排工程已于年7月全线贯通并投入使用,北排预计今年6月全面完工。项目实施后,年排水量万立方米,将有效缓解景泰县上沙沃、草窝滩、一条山三个乡镇6万余亩农田的盐碱化程度,逐步恢复景电灌区有效灌溉面积。

土地盐碱化

利用盐碱水发展现代渔业,是景泰县治理土地盐碱化的又一成功举措。

年以来,景泰县在实施工程排碱、节水灌溉等举措的同时,不断创新治碱思路,利用盐碱回归水和弃耕盐碱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的工作思路。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基本形成了以五佛乡南美白对虾养殖、芦阳镇流水养殖、草窝滩镇挖塘抬田生态养殖为主的水产养殖模式。

草窝滩镇挖塘抬田生态养殖模式

在景泰县马鞍山村进行数据采集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研究院博士张生银说,通过开挖排碱渠、化学改良和生物改良等多种方法,在盐碱地上发展高效节水现代农业,前景乐观。目前,已在景泰县设置了11个观测点进行气象和水盐观测,未来计划规划建设30个观测点,通过开展研究和实践,力争用5年时间,让试验的盐碱地恢复耕种。

今年,农业部拟在景泰县举办盐碱水渔农综合利用典型模式观摩活动,进一步挖掘总结盐碱地治理新模式,让盐碱地逐渐恢复“造血”功能。

改革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年以来,景泰县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创新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通过逐步扩大“三变”改革试点,积极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县6个“三变”改革试点村实现初次分红余万元,受益农户户。

草窝滩镇陈槽村黑毛驴养殖基地

走进草窝滩镇陈槽村,一排排整齐的蓝色圈舍映入眼帘,这里是千山黑毛驴养殖基地。黑毛驴养殖是景泰县近来兴起的特色养殖。饲养员周正玉说,以前自己到处打工,收入很不稳定,如今在这里当饲养员,每个月有元的收入。据了解,千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占地多亩,存栏黑毛驴余头,年内计划发展到头,通过“三变”模式结合项目带动,可帮助本村户精准扶贫户脱贫致富。

在70公里外的红水镇红砂岘大漠生态园里,一颗颗诱人的樱桃已经挂满枝头,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据生态园负责人张国俊介绍,这里出产的樱桃甜度高、口感好,深受游客青睐,具有很大的市场优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带动周边农村多人就业致富。

红水镇红砂岘大漠生态园

同样在红砂岘村,一峰峰奶骆驼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红水镇采取“公司+驼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广泛吸收红砂岘周边6个村的未脱贫建档立卡户及其他农户参与入股,因地制宜发展奶骆驼养殖,做强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目前,该基地通过“三变”改革与红砂岘奶骆驼合作社签订入股合同,入股资金50.4万元,带动贫困户72户,先期引进奶骆驼峰进行试养殖。

红砂岘村奶骆驼养殖基地

4月上旬,景泰县草窝滩镇西和村“千合农庄”乡村旅游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当地成立“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农村“三变”改革提供政策引导与支持,把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留住农村乡愁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文章转载自

西部全资讯景泰频道(咨询热线28720143)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白癜风忌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congronga.com/rcsh/1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