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深化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方法研究,推动重大新药创制,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到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都对加快推动产业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壮大中医药产业集群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对全面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中医药事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与能力建设仍显不足,各区域、产业链之间发展不平衡,制约了中医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中医药产业迫切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以进一步激发中医药原创优势,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9月27日下午,中国(澳门)传统医药国际合作论坛期间,一场关于中医药如何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热议成为了焦点。论坛由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院长王一涛教授主持。
中医药研究,关键在于科学化
上海药物研究所俞强教授
俞教授认为,中医药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科学化,证实其有效性。事实上,中草药有效,有效的是物质。俞教授得出的结论包括:细胞模型是一个有效的发现中草药活性成分的生物模型;中草药中富含调控免疫信号的天然化合物;中草药化合物的作用靶点、位点和机理新颖;中草药中的化合物普遍浓度和活性不高,相对安全;中草药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活性来治疗疾病。
国际化,要让科研先走出去
北京振东研究院秦文杰副院长
解决了中医药是否科学的问题,要做中医药国际化,第一步就是要让科研走出去。
秦文杰副院长表示,中医药国际化进行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目前仅有部分国家承认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且大部分只认可针灸,真正意义的中医没有被认可。中药至今没有一个以药品的身份被FDA认可,欧盟传统药注册(单味药)不能代表中医药,还没有规模销售。多年以来,中医药采取产品先走出去的战略,走得特别艰难。
她认为,中医药要想走出去,应该改变策略,让科研先走出去。让西方的医药科学家去研究、理解、认同、接受、喜欢中医药。企业拿出产品与国外机构和专家合作,研究中医药产品;国内外医疗机构专家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博士后,访学,进修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进行中医药理论,作用机理等研究。
她强调,只有科研走出去了,人才、理念、产品才能跟着走出去。
中药制剂:要想产业化,必须标准化
甘肃省现代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玉华主任
杨玉华的另一个身份是佛慈制药总经理助理,她与俞教授的观点类同,只不过一个用科学化来作为中药研究方向,而她以标准化来落地产业化的需要。她说,近90%的传统中成药产品说明书描述中,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均不明确。如何能让一个不同文化背景、无中药常识的西方人理解、接受和服用?产业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切合十分重要。
对于这一点,日本汉方药的崛起路径借得借鉴。厚生省将中国《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中的个古方生产汉方药的质量标准、制剂工艺都申请了法律保护,无需临床试验,就可使用。其中,个被批准为“医疗用医药品”,医院中使用,其余63个为“一般用医药品”,为OTC药品。日本民众也非常认可汉方药,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标准化,是现代生产的显著特征。标准化后的汉方药不仅没有与欧美标准发生冲突,却更有利于汉方药走出日本国门,被国际市场所接受。
中药饮片:既要继承,也要创新
中山中智药业集团成金乐总工程师
成总工程师从事中药破壁饮片研究多年,他所理解的中药现代化是将传统中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诠释、继承和发扬传统中药的理论和实践,改造和提升中药的现代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和应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划重点:是一个过程,核心要素是:继承和创新)。
他认为,中药饮片现代化的关键问题要重视以下三个角度——
从监管应用的角度看,包括:
(1)均匀性、均一性差。这是中药饮片不能成为标准化产品、品质没有保证等根本问题的根源。不解决这一问题,中医药现代化就只是奢望。
(2)安全隐患大。因环境的改变和人们盲目追求产量的做法,造成中药外源性的污染成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微生物污染、二氧化硫、黄曲霉毒素等成为中药应用中新的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较好中科医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