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甘肃银行杯·陇原最美退役军人”
张掖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张掖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张掖市矿山救护大队)。该队是张掖地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甘肃矿山事故救援骨干队伍,主要承担张掖及周边地区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生产领域安全技术服务和各类事故及自然灾害抢险救援等任务。目前在编的96名指战员中,80%的骨干是退役军人。他们面对灾难敢于逆向而行、迎难而上,先后参与矿山事故、危化品泄漏、隧道坍塌等救援任务90多起,抢救出遇险遇难人员人,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查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处,指导服务企业整改多处。曾多次被省市相关部门表彰为“先进集体”“救护铁军”,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连续七年被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评定为“特级矿山救护队”。
李本河
李本河,男,汉族,中共党员,退役士兵,年6月出生,年3月入伍,年12月退役,皋兰县黑石镇黑石村村民。
退伍后,风华正茂的他毅然辞去乡团委书记,来到乡里新建的敬老院,只身挑起赡养全乡孤寡老人的重担。37年来,他既当院长又当职工,既当厨师又当保洁员,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的衣食起居。有些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他不仅要端屎接尿,也要为老人洗澡更衣。同时,他还养猪养鸡为老人增加营养,争取资金为老人改善居住条件,他先后精心照顾过45位老人,陪伴35位老人走过人生声望 阶段。37年的无私奉献,也让他从一个风度翩翩的青年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年被评为“甘肃省 共产党员”,年获“甘肃省道德模范”称号。
退伍后,风华正茂的他毅然辞去乡团委书记的职务,在乡里新建的敬老院,只身挑起赡养全乡孤寡老人的重担。37年来,他既当院长又当职工,既当厨师又当保洁员,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的衣食起居。有些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他不仅要喂饭喂水,还要为老人洗澡更衣。同时,他还通过养猪养鸡为老人增加营养,争取资金为老人改善居住条件。他先后精心照顾过45位老人,陪伴35位老人度过人生的 阶段。37年的无私奉献,让他从一个风度翩翩的青年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年被评为“甘肃省 共产党员”,年获“甘肃省道德模范”称号。
娄廷斌
娄廷斌,男,汉族,中共党员,军转干部,年1月出生,年10月入伍,年10月转业,嘉峪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长城分局副局长。
在市场监管一线他始终保持军人作风。抗击疫情期间,他结合辖区实际,建立错时案件查办机制,对畜禽肉品及冷链食品开展靶向巡回检查。尤其是在疫情最吃紧的阶段,他和分局全体干部职工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累计检查各类市场余次、经营户1.8万余户次、商场超市次、特种设备多家,张贴各类宣传告示余张,查扣违法肉品公斤,调处各类消费投诉举报件,坚守初心为民服务,有效保障了居民“舌尖上的安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疫先进个人”称号。
杜春立
杜春立,男,汉族,中共党员,退役士兵,年3月出生,年3月入伍,年3月退役,金川公司镍冶炼厂退休职工。
退伍后,他曾参加过白银公司、金川公司建厂大会战。在物资极度匮乏、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他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光荣传统,顽强拼搏,努力工作,为镍都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退休后,经常义务为周边居民修理门窗、水管、暖气、门锁等,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召了一批退休人员。在公司退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他组建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常年为周边群众开展特色服务。34年来,他累计出勤个工作日,服务居民多人次,修理物品1.35万多件次。年入选中央文明办举办的“中国好人榜”。
陆长忠
陆长忠,男,汉族,中共党员,退役士兵,年7月出生,年11月入伍,年12月退役,酒泉市金塔县金畜源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凭着军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从个体户慢慢做大做强。公司先后建成万吨颗粒饲料、生物燃料和万吨有机肥生产线,千头现代化育肥牛、千只种羊繁育场,形成了以饲料、生物燃料、有机肥加工销售、牛羊养殖销售为主的绿色农业循环发展产业链,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3项,年收购消纳农作物秸秆、柴草等废弃物20多万吨,带动周边多户农户增收,多人就业创业。疫情期间,捐赠价值5万余元牛肉及自制牛肉干件,向贫困农户赠送价值25万元有机肥。年获第四届全国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甘肃省选拔赛一等奖。
孟晓鑫
孟晓鑫,男,汉族,中共党员,退役士兵,年11月出生,年12月入伍,年12月退役,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酒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带电作业班班长。
他充分发扬“工匠精神”,二十年年如一日坚守在输电运检一线,将电网安全视作生命线,圆满完成“神舟”“天宫”系列等80余次发射和连续四届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特级保电任务,累计登检杆塔1万余基,消除缺陷余处,实现了设备零缺陷、工作零差错、电网零闪动、服务零投诉的保电目标。凭借多年的巡线经验摸索出“定位巡视法”,发明了接地线转向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年被共青团、人社部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年、年分别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最美国网人”“劳动模范”等称号。
王荣
王荣,男,汉族,中共党员,退役士兵,年5月出生,年11月入伍,年12月退役,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古城村党支部书记。
担任村支书34年来,他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带领村民开垦荒地1万亩,使该村人均耕地增加4倍。创办多个村办企业,使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6倍。注重改善人居环境,建成小康住宅楼16栋,户村民全部入住;新建果园亩,兴修通村、机场道路。积极挖掘文化旅游项目,引进1.4亿元建设九曲黄河灯阵,打造张掖市“日游七彩丹霞、夜游乌兰古镇”旅游品牌,年均接待游客多万人次,年该项目被吉尼斯大全收录,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人多次被市区两级表彰为“ 党支部书记”。
王岐山
王岐山,男,汉族,中共党员,退役士兵,年10月出生,年12月入伍,年10月退役,古浪县新堡乡刘杨村党支部书记、荣海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当选村支书以来,他凭着当兵人不服输的劲头,联合战友、群众筹措资金成立农牧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肉羊养殖、蔬菜种植等产业。合作社先后与户贫困户签订产业发展合同,建成年产0吨“红秃头”面粉、吨胡麻油和吨“红秃头”手工挂面加工、吨麸皮醋酿造、肉苁蓉初加工等富民新村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就业,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村致富带头人。疫情期间,为富民新村户老人、残疾人和贫困户捐赠价值4万元的面粉,为一线防控工作人员捐赠价值元饮料和食品。年荣获“武威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郭凡礼
郭凡礼,男,汉族,中共党员,复员干部,年1月出生,年8月入伍,年10月复员,白银公司离休干部。
他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参加战役战斗多次,立大功5次、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小功10多次。他舍生忘死,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保家卫国作出了突出贡献。和平年代,他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来到白银公司东山沟矿山公司。面对住窑洞、吃粗粮的艰苦环境,顾大局、识大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离休后,他继续发挥余热,带领老同志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为公司建言献策,为老党员老同志服务。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黄彩忠
黄彩忠,男,汉族,中共党员,退役士兵,年7月出生,年11月入伍,年7月退役,甘谷县冀城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董事长。
年10月,他带领改制后的公司职工成立了甘谷县冀城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经过10多年的打拼,将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公司发展成拥有公交、出租、客运站等5家子公司,运营车辆辆,员工人(退役军人68名),年营业额1万元,累计纳税多万元的中型企业。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拿出20多万元慰问军烈属,资助困难退役军人创业,为抗击疫情捐款10万元,为资助贫困学生、修桥补路捐款30万元。每年高考期间,他积极组织“爱心车队”,累计免费接送高考生0多人次。服役期间荣立战功1次、三等功2次。年被甘谷县委评为“ 共产党员”。
杨建德
杨建德,男,汉族,中共党员,退役士兵,年4月出生,年10月入伍,年10月退役,平凉市崆峒区教育局教育发展中心督学(高级工程师)。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身负重伤的他将“攻无不克”的战旗插上阵地主峰,荣立一等战功。战后,这面有着个弹孔的战旗被 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复员后,面对新的挑战,他通过刻苦钻研和学习深造成长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主持完成多项工程设计。其中有2项获得甘肃、宁夏两省区 设计二等奖。年转入区教育局工作。在“5·12”地震灾后校舍重建工作中,他负责并完成了个校舍重建及加固工作,被省教育厅评为“教育项目先进个人”。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年获平凉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石建伟
石建伟,男,汉族,中共党员,退役士兵,年4月出生,年12月入伍,年12月退役,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宁县分局罗山府林场管护股长。
退役后,在林区其他战友选择进城发展的时候,他毅然选择子承父业,接力父辈的护林工作,将 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大山。28年来,他每天步行巡山30公里,每年穿烂七八双运动鞋,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着绿水青山,与山林打交道的时间远远多于陪伴家人的时间。尤其在清明节、春节等祭祀高峰期,他带领全队护林员24小时值守在进山要道,开展防火宣传和火源排查,23万多亩的管护区从未发生过火灾、盗伐、偷猎等事件。先后被甘肃省林草局、庆阳市委宣传部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授予“最美护林员”“庆阳市模范退役军人”称号。
王永军
王永军,男,汉族,中共党员,退役士兵,年1月出生,年12月入伍,年12月退役,定西市鑫源马铃薯良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退伍后,他打过短工、当过保安,年从收购销售马铃薯做起,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与多户贫困户、0多户普通农户签订马铃薯收购合同,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资金、技术和收购等服务,并始终以市场价格保底收购,努力维护农户利益,破解了“小农户”实现“大生产”的难题。同时,他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形成了“党支部搭台,合作社唱戏,促农户增收”模式。年获“甘肃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称号,年被农业农村部定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 带头人典型案例”。
王树东
王树东,男,汉族,中共党员,退役士兵,年4月出生,年10月入伍,年3月退役,宕昌县义兰救援队党支部书记。
少年时期,他曾独自救援两名溺水幼童,还与同伴一起救过溺水路人,在服役期间曾与战友一起扑灭突发火灾。退役后,他不改军人本色,热衷社会公益,灾难面前总能挺身而出。尤其是担任宕昌县义兰救援队党支部书记以来,参与车辆坠湖、人员溺水的搜救打捞行动10余次,救起落水游客3人,搜救失联游客6人。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救援行动。疫情期间,参加30余次防疫消杀值勤工作。年被评为陇南市退役军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吴龙
吴龙,男,汉族,中共党员,军转干部,年12月出生,年入伍,9年转业,武威市公安局某支队支队长。
在部队期间,他带领连队圆满完成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而歌”表演等任务,被国家奥组委评为“奥运礼宾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转业公安系统工作后,始终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先后参与4个专项行动,抓获在逃人员13名,参与处置排爆、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案、武某某持刀肇事肇祸案等极端暴力案件6起,筛查相关数据7万余条,有效堵塞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同时,出色完成了重大节会、重要节点警卫安保、维稳处突等任务余次,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多次被武威市公安局评为“ 公务员”。
袁明珠
袁明珠,男,汉族,中共党员,退役士兵,年出生,年入伍,年退役,甘肃省广播电视局台高级工程师。
自到省广播电视局台工作以来,他走遍了全省86个县(市、区),排除了7.6万余台广播电视户户通故障,为全省培训业务骨干余名。主持、参与了全省广播电视户户通、高山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贫困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等重大工程,编写了《广播电视户户通设备调试及故障处理指南》《甘肃省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管理与维护》3本专业书籍,在国内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发表论文15篇。获全省广播电视科技创新一、二、三等奖9项,荣获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荣获年度甘肃省“最美人物”。
田伟明
田伟明,男,汉族,中共党员,退役士兵,年出生,年入伍,年退役,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车辆段车辆电工。
带着军人骨子里的坚韧和执着,数十年如一日,他扎根铁路普速客车检修一线,积极破译电气设备故障“密码”,根治影响列车安全的“疑难杂症”,熟练掌握了普速客车电气故障排查和处理技巧,累计排查客车充电机、逆变器等故障余件、重大隐患余件。他主持研制的“车下电源过分相自动控制器”“电气设备多功能检修测试台”打破了电气设备必须依靠现车检修、测试的瓶颈,节约成本90%以上,为全段节支余万元,被誉为普速客车“安全守护神”。在年、年先后获“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等荣誉。近年来,田伟明技能大师工作室还培养出10余名技术能手。
向东
向东,男,汉族,中共党员,军转干部,年出生,年入伍,4年10月转业,省人社厅职称管理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到省人社厅工作以来历经多岗位历练,始终保持军人本色,扎实肯干,敢于创新,先后在全省系统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检查行动”,先后帮助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取缔80多家非法职业中介,调查处理农民工投诉案件0件,为3万多名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2亿多元。为我省出台《县以下基层高级职称单独分组单独评审的指导意见》《特殊人才职称评价办法》作出探索,让名基层人才和名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因此受益,被人社部作为扶贫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荣立三等功3次,4次被省人社厅评为 公务员。
李丽
李丽,女,汉族,中共党员,军转干部,年10月出生,年6月入伍,8年8月转业,省审计厅农业农村审计处副处长。
转业后,经过刻苦钻研,她先后通过审计署计算机中级、审计师、高级审计师考试,多次担任全省国定贫困县扶贫审计等项目的组长或主审。参与审计的项目多次被评为 审计项目,撰写的16篇扶贫审计汇总报告及审计专报获省委、省政府肯定。通过连续多年扶贫审计,盘活、促进拨付扶贫资金63.5亿元,追回、挽回扶贫资金6.9亿元,推动制定完善、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余项,实现了审计成果效益 化。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1次,年获个人三等功1次,所在处室被表彰为“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
靳生喜
靳生喜,男,汉族,中共党员,军转干部,年8月出生,年7月入伍,年10月转业,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处长。
他为民爱民不忘本,履职尽责践初心,先后参与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群众生活安置、恢复重建等工作;着力推动全省社会组织党建创新发展,积极引导慈善和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他勇于担当善作为,脱贫攻坚守初心,挂任庄浪县委副书记期间,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群众,用心解读政策、用情保障民生,组织参与“3+1”冲刺清零等行动,带领名普查队员高质量完成静宁县3.7万户的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任务,协调落实帮扶资金多万元,推动2万多名兜底保障对象实现“政策性脱贫”,探索形成了“六个一”驻村帮扶“庄浪模式”,助力全县脱贫摘帽。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2次。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编辑:贺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