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年的邂逅:荒漠肉苁蓉与管花肉苁蓉
肉苁蓉,以肉松蓉为名,首见本草学嚆矢《神农本草经》(汉,约公元前32—公元5年之间),言“生山谷”,具体不详。《名医别录》(南朝,约-年)载:“生河西及代郡雁门”河西泛指如今的甘肃、陕西及内蒙古西部,代郡、雁门相当于现在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及内蒙古,河北部分地区。可知远在南北朝时代,肉苁蓉的入药产地已经非常广泛。陶隐居认为:肉苁蓉多马处便有,言是野马精落地所生。是说虽然荒诞离奇,但可推测,肉苁蓉的由来与马匹有一定关系,更何况,其产地在当时隶属马背族群鲜卑的辖区。《日华子本草》(五代吴越,约-年)直指其误,说:“落树下并土堑上,此即非马交之处,陶说误耳。”《本草征要》(明,年)则解读其名称由来说:“温而下热,润而不燥,补而不骤,故有苁容之名。”至宋代时期《本草图经》(-年)记载:“今陕西州郡多有之,然不及西羌界中来者,肉厚而力紧。”此时,河西肉苁蓉地位下降,西羌界(指今甘肃西部、青海海东部地区)则后来者居上。可知肉苁蓉产地基本都在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范围内。今人有考证其主要基质来源于肉苁蓉属植物,且更接近肉苁蓉,盐生苁蓉,沙苁蓉亦作为基质入药。但历代本草描述肉苁蓉药材性状与管花肉苁蓉差别较大,可推测在古代管花肉苁蓉并非肉苁蓉基质来源。
而历史仿佛开了个玩笑,版之前的药典,肉苁蓉药材的原植物来源为列当科肉苁蓉,版药典新增列当科管花肉苁蓉亦作“肉苁蓉”入药,想必这是古人大大意外的事件。现在普遍认为我国肉苁蓉属植物有4种1变种,分别为荒漠肉苁蓉(主产于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和青海)、盐生肉苁蓉(主产于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和青海)、管花肉苁蓉(主产于新疆)、沙苁蓉(主产于内蒙古、宁夏和甘肃)及白花盐苁蓉。目前管花肉苁蓉是肉苁蓉的主要基源植物,其次为荒漠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白花盐苁蓉因分布少、产量低,已很难见到。以价格而言,荒漠肉苁蓉价格是管花肉苁蓉的约三倍左右。荒漠肉苁蓉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特有的沙生濒危药材,拥有“超旱生植物之王”“沙漠人参”的美誉,传统习惯认为产于内蒙古者为最佳。在古代内蒙古人烟稀少,所产肉苁蓉并未被大量采挖。而山西、陕西等区域的贸易交流却相对频繁,由于过度采挖和环境变化,如今山西和陕西都基本不产肉苁蓉,而甘肃的肉苁蓉产量也大幅降低。这种产地变迁在清光绪年间李培祜《保定府志》第二十七卷中有过形象描述,云:“按郡属,汉时有铁官,宋时出绢出絁,元时出蟾酥,明时出苁蓉,今唯黄芽菜春不老二种最盛,此外别无特产,故弗备录。”
荒漠肉苁蓉是历代补肾益精处方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药物之一。隋唐之前,肉苁蓉主要用于一些内科虚劳性疾病,如五劳七伤、精少无子等症。《神农本草经》就载:“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癓瘕。”《名医别录》载:“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本草纲目》(明,年)总结前代本草学著作对肉苁蓉的研究,提出:“此物补而不峻,固有从容之号。从容,和缓之貌。”《本草备要》(清,年)指出肉苁蓉一药关键在于“补肾命,滑肠”。《药品化义》(明末,约年前)强调肉苁蓉“属阳中之阴……主壮肾,为扶阳固精之品。”黄元御在《玉揪药解》(清,约年)中对肉苁蓉功能主治有过高度评价,云:“滋木清风,养血润燥,善滑大肠,而下结粪,其性从容不迫,未至滋湿败脾,非诸润药可比。方书称其补精益髓,悦色延年,理男子绝阳不兴,女子绝阴不产,非溢美之词。”历代本草的记述,肉苁蓉功效主要来自于《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此后历代医家在临床应用中又有发展。现今《药典》(版)的记载:“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虛,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与古代所记亦遥相呼应,毫不违和。
今天的管花肉苁蓉与古代的荒漠肉苁蓉究竟是否有区别?现代研究证实,荒漠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均可明显地促进小鼠大肠蠕动、抑制大肠水分吸收、缩短排便时间,作用强度相似。在相同剂量下,管花肉苁蓉与荒漠肉苁蓉对小鼠排便时间并无差异。现代又有研究证实两者的水煎液均可明显增加“肾阳虚”模型小鼠的体重,也能使小鼠的耐寒时间明显延长,并对其体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可见二者均有一定的壮阳作用。苯乙醇苷类是肉苁蓉的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不良刺激、增强学习记忆力、抗氧化、助阳等多种功能。荒漠肉从蓉中含有麦角甾甙和甜菜碱,两者均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管花肉苁蓉中不含甜菜碱,但其麦角甾甙的含量比正品肉从蓉要高数倍,仍能保持其雄激素样作用。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的水提物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肉苁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既可以作为药物单用或组成复方用于治疗男子阳虚、阳痿、女子不孕、腰膝酸软、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肠燥便秘等病症,又可以作为功能食品用于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劳、抗氧化、提高记忆力、防治老年痴呆、抗衰老等。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屠鹏飞教授享有“肉苁蓉之父”的美誉,其课题组长期致力于肉苁蓉的开发,在发现肉苁蓉苯乙醇苷类具有抗老年痴呆症作用的基础上,以管花肉苁蓉为原料提取其苯乙醇总苷,成功将其研制成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二类新药,并于年批准上市。
参考资料:
1)屠鹏飞,何燕萍,楼之岑.肉苁蓉的本草考证.中国中药杂志,年01期
2)李佳蔚,周婉,李俊松.《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肉苁蓉的基源考证.中华中医药学刊,年07期
3)王智民,刘晓谦,等.荒漠肉苁蓉的药食两用历史述要.中国药学杂志,年07期
4)汪燕平,余新忠.宋元以降本草书写与地道药材建构探论——以肉苁蓉和锁阳的入药史为例.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03期
5)于连云.肉苁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内蒙古中医药.年04期
6)杜秋,吴震.基于阳虚便秘模型的肉苁蓉通便作用的量效关系及机制研究.中南药学,年01期
7)高云佳,姜勇,等.肉苁蓉润肠通便的药效物质研究.中国现代中药.年04期
8)吴波,顾少菊,等.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通便与补肾壮阳药理作用的研究.中医药学刊,年04期
9)颜贵卉,田金虎,等.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成分的研究进展.中南药学,年09期
10)宋志宏,雷丽,屠鹏飞.肉苁蓉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中草药,年09期
昌明本草奥秘
平安健康生活
(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
半夏秋时谢谢鼓励,再接再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