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6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首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个缔约方代表团及相关国际组织、民间组织代表、嘉宾及部分国家元首约人出席盛会。大会期间,阿拉善SEE召开“以社区为主体的多方参与荒漠化防治新思路”的主题边会,分享荒漠化防治经验,共同探索如何以社区为主体,为荒漠化地区的生态建设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现场
阿拉善SEE会长钱晓华为边会致辞,在致辞中,钱晓华会长回顾了过去13年中,在阿拉善盟各级政府部门、中科院、甘沙所等科研单位的支持下,阿拉善SEE在荒漠化防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包括建立荒漠化防治示范基地、推出任小米、启动“一亿棵梭梭”项目,以及通过接种肉苁蓉的方式,提高牧民积极性、增加经济收入等方面的成果。
“虽然中国的环保公益事业起步较晚,但在互联网等方面,我们已经领先于世界。就荒漠化防治而言,通过互联网+公益的方式,阿拉善SEE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我们应该把这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分享给全世界。
——阿拉善SEE会长钱晓华
对于阿拉善SEE过去所取得的成就,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秘书处亚太地区协调处处长杨有林表示赞赏。杨有林说,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对阿拉善SEE种植梭梭防治荒漠化的模式很感兴趣,希望阿拉善SEE能走出国门,站在国际舞台上分享成功经验。
“未来一两年里,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4次缔约方大会中,可以把阿拉善SEE的成功故事或经验,用英语或法文来讲述,让更多的非洲国家来了解。
——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秘书处
亚太地区协调处处长杨有林
国家林业局荒漠化防治中心副主任贾晓霞也对阿拉善SEE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阿拉善SEE从最初的做实事到最后影响和参与国际相关的政策,过去13年里的经验非常宝贵。
“在环境治理方面,基层的力量非常重要。我们看到阿拉善SEE在工作中,能够把企业家和当地的民众联合在一起,我们期待阿拉善SEE能够做更多的工作,不仅仅在乡村,还要吸引更多城镇、更多在大城市的人,让他们都能贡献出力量,这样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将政府、企业和民众结合起来。
——国家林业局荒漠化防治中心副主任贾晓霞
边会现场还举行了《生物多样性的中国荒漠》一书发布仪式,该书由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原巡视员陈建伟主编,阿拉善SEE资助出版。图书以图册的方式介绍了中国荒漠化现状,并阐述了各个领域在荒漠化防治方面所付出的行动及成效,呼吁更多的群体参与到环保行列中。
在新书发布中,陈建伟称,COP大会能够在中国召开,充分证实了中国已经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先进的中国经验,值得推广,也说明得到了联合国大会的充分认可。
“在中国荒漠化防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社会群体、企业家参与,把荒漠化的治理工作更好地推向社会。我认为这个经验里面,阿拉善SEE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榜样作用。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原巡视员陈建伟
在大会中,阿拉善SEE第五任会长任志强做了关于荒漠化防治之路的主题演讲。任志强回望了过去在面对严峻的荒漠化问题上,阿拉善SEE所做出的选择。任志强认为,在荒漠化防治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用全世界的力量共同治理,不仅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资金的投放,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
在演讲中,任志强重点讲述了阿拉善SEE如何通过嫁接肉苁蓉、种植节水小米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
“如果我们的公益活动或荒漠化治理的活动不能和老百姓的直接利益,或当地生存人群的直接利益相关,荒漠化治理是没有办法持续的,国家投入再多的钱,公益投入再多的钱,如果不能和老百姓的直接利益相关,它是没有利益的,或者说大部分是得不偿失而失败的。
——阿拉善SEE第五任会长任志强
大会尾声,专家、学者、政府人员、社区代表等以“社区为主体的多方参与荒漠化防治新思路”为主题,跨界探讨荒漠化防治新思路。
▲从左至右:阿拉善SEE内蒙古项目中心主席郗树森,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书记、研究员徐先英,阿拉善盟林业局副局长潘竞军,中国绿化基金会副秘书长许新桥,阿左旗吉兰泰镇巴彦乌拉嘎查书记潘多云
阿拉善SEE内蒙古项目中心主席郗树森说,“多年来,企业家确实做了很多好事,为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同时也让很多地方的环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身为企业家,能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能在一线防治荒漠化,我感到非常荣幸。”
经过了60年、几代人的努力,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研究所书记、研究员徐先英总结说,“作为科技工作者,我想把我们多年积累的治沙成果、治沙技术,通过培训、示范,传授给我们社区的群众。这些社区群众有钱、有技术了,那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就相对要高了。”
通过对阿拉善13年防沙治沙工作的回顾,阿拉善盟林业局副局长潘竞军认为,要做好荒漠化防治工作,不仅要依靠政府的力量,还需要企业家、社区多方协助。“防沙、治沙这项事业是要以政府为主导,国家支持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在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支持下,我们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参与,特别是需要社会公益组织和企业来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能够调整政策、孵化机制,才能形成这么一种新局面。”
中国绿化基金会副秘书长许新桥在论坛中提到,荒漠化防治工作不仅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要顺应自然规律,改变人定胜天的想法,才能用合理的方式防沙治沙。徐新桥表示,“我们也期待和阿拉善SEE共同携手,在推动阿拉善荒漠化防治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携手推动这些地区社区的治理和大环境的改善,特别是恢复阿拉善公里梭梭屏障的伟大工程,我们共同携手推进。”
阿左旗吉兰泰镇巴彦乌拉嘎查书记潘多云在发言时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居民挖肉苁蓉、修路、燃烧,破坏了大量的梭梭林,导致沙漠化严重。年开始种梭梭树,当地种植梭梭达10万亩。在种植过程中,不仅国家有补贴,还通过嫁接肉苁蓉提高了牧民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当地民众的收入。
作为牧民代表,潘多云表示,“未来将继续带领全体社员,为了荒漠化防治、提高牧民经济效益,为子孙后代多做点微薄的贡献。”
此次边会由阿拉善SEE基金会秘书长张立主持。
在此次边会中,阿拉善SEE充分展示了过去13年的成效,SEE的做法也顺应了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的大方向,正如大会主席、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所说,“应对荒漠化的挑战,需要全世界缔约方,需要政府、非政府都能够共同描绘防治全球荒漠化蓝图。”
▲阿拉善SEE边会参会嘉宾合影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阿拉善的“绿色之变”!内容转载自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小孩得白癜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