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家简介
屠鹏飞教授收获肉苁蓉的喜悦
屠鹏飞博士,男,年4月出生于浙江黄岩。现为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北京大学创新药物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一届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材饮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委员。《中国药学》英文版、《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国现代中药》杂志副主编,《JournalofChromatographyB》、《中国药学杂志》等10多家杂志编委。浙江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1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客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屠鹏飞为北京大学生药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中药资源、药效物质与新药创制、中药质量控制等研究和推广,彻底解决濒危中药资源问题;建立的33种中药材和中成药标准收入中国药典或国家药品标准。在肉苁蓉生态产业发展、中药创新药物研发和质控水平提升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主持和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70余项。成功研制二类新药2项,获得新药证书4个,在研一类、五类新药10多项。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二等奖7项。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收载多篇,著作10部,申请和授权专利30多项。连续入选至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并获得年度“九三楷模”、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和“最美生态公益人物”、年度“全国创新争先奖”、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等荣誉。
2
科研成果介绍
肉苁蓉为常用补益中药和濒危沙漠寄生植物,具有补肾、益精、通便等功效,大量用于临床处方和中成药,主产内蒙古和新疆,其寄主为固沙植物梭梭、柽柳等。由于长期乱采滥挖,不仅造成野生资源枯竭,临床用药和中成药生产严重缺货;更严重的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沙漠化加剧。本项目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濒危中药肉苁蓉为切入点,利用其寄生特性和药用价值,建立规范化栽培技术并大规模推广,阐明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开发系列产品并产业化,构建全产业链濒危药用植物开发新模式,创造了可持续治理沙漠新方法和荒漠地区精准扶贫新模式,创建了中药资源、沙漠治理与经济建设三者和谐发展的特色生态产业。
课题组在基地合影
本项目历经二十七年全方位研究与推广应用,取得以下主要创新成果和效益:
1.首创肉苁蓉及其寄主高产稳产技术体系,其中管花肉苁蓉示范基地通过GAP认证;在阿拉善盟和和田等地区推广种植梭梭和柽柳万亩,接种肉苁蓉万亩,年产药材余吨,占全国总产量90%。
于田县木哈拉镇万亩柽柳、管花肉苁蓉栽培基地
2.系统阐明肉苁蓉药效物质,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将管花肉苁蓉作为肉苁蓉来源收入版《中国药典》,为新疆南疆发展肉苁蓉产业提供法律保障。起草多国药典肉苁蓉标准,为中药标准化和国际化提供示范。
荒漠肉苁蓉示范基地(示花期和果期)
3.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苯乙醇苷类具有抗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作用,并揭示其作用靶标和分子机制,阐释中医药理论,创新临床应用。成功将苯乙醇总苷研制成为治疗血管性痴呆新药“苁蓉总苷及胶囊”,一类新药松果菊苷及片剂取得临床批件,研发了肾宝片等8个中成药和保健食品;构建了肉苁蓉全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
屠鹏飞教授在给农牧民讲解肉苁蓉的种植技术
该项目发表论文篇,SCI论文46篇,他引次;出版专著6部;授权专利42项(国际专利4项);取得新药证书2个,临床批件2个,药品注册批件5个;获得省部级一等奖5项;培养博士后、硕博士63人,地方科技人员余人。近三年新增销售56.50亿元,利润18.87亿元;治理沙漠km2,为国家节约治沙资金.72亿元;带动15万农牧民致富。实现了“阐明一味中药,解决一类资源,治理一片沙漠,开发一批产品,打造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
供稿:课题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