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愈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qsnbdf/200110/7745188.html
实验心桥
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方块三角圆
那一缕粽香
实验学校教师郭书风
“乘风破浪江流上,莺歌燕舞粽飘香”,不知不觉,端午将至,江南赛龙舟的壮观景象时时浮现脑海。这一天,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也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欢天喜地,走街串巷,迎端午、吃端午,像过年一样,忙得不亦说乎!而我,更热衷的事——能吃到香甜软糯的粽子而已。长大了,读书了,才晓得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心里平添几分惆怅,多了几丝的愁绪。
那些日子里,屋里屋外总是母亲忙碌穿梭的身影。节日未到,她已经不停地张罗起来,骑着那辆专属与她的破旧的脚蹬三轮,准备过节的一应材料。
先要起个大早去十几里地的县城买回包粽子的箬竹叶,粽叶需当年的最好,用这样的粽叶包出来的粽子清香味更浓厚;糯米要选产自江南水乡的圆溜溜、亮晶晶的优质米、不要选碎碎的、颜色发白的米,不够黏;枣子需我们行唐本地的大红枣,肉多核小味甜;红豆不挑,自家地里结的就很好。
接下来泡米,糯米和豆子要泡2、3个小时,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更软些,如果爱吃硬的,也可以缩短泡的时间。然后煮豆子,须20分钟才好。煮粽叶,精心挑选的粽叶放在冷水里洗净后开锅煮上5分钟,煮过的粽叶碧绿碧绿的,颜色愈发的鲜艳,捞出放在冷水盆里备用。一切准备停当,就可以在堂屋里坐着包粽子了。
母亲包的粽子以糯米、红枣做馅的最多,有时为了迎合众人的口味又新添了甜的、咸的,豆沙的,甚至还给爱吃肉的二哥包些肉馅的。她总是不怕麻烦。
母亲包的粽子虽不是远近闻名,却能令我们一大家子和那些亲戚朋友赞不绝口。那粽子,一个个棱角分明,个头均匀,煮熟后也不用担心变形,白白的糯米包裹得严严实实,就连熟透了的粽衣也不会稀软粘黏,墨绿的粽衣脱下,露出小白兔似的糯米和枣儿,看着就叫人垂涎欲滴。
母亲包粽子的手法娴熟。从泡着粽叶的盆里抽出三、五张翠绿而又光滑的箬竹叶,交叉重叠、平铺在一起,然后提起来卷成一个小三角形,一只手紧紧地捏着,另一只手抓一小把泡好的糯米放入小三角中,再放入几颗枣子,重新盖一层米,把多余的叶子顺手一折、一叠,最后用蒲草的叶子缠绕打结(现在也可用棉线绳沿着粽子绕两圈再系个蝴蝶结的)。这样,一个碧装束裹、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包好了。母亲包得飞快,我也看得心里发痒,总想试试身手凑个热闹,一会儿抓抓米,一会儿吃个枣,惹得母亲一个劲说我捣乱。
直到那年,忽然就那么的想跟母亲学包粽子,一来是母亲年事已高,干活已不利落,我们兄弟姐妹也已各自成家为人父母,总想替母亲分担一些。母亲也很欣慰,说该学学,将来吃的时候不作难。我遵照母亲的教导:一铺、一叠、一折、一裹、一扎。反反复复,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再加上母亲手把手的指点,我终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几个小时过去了,看盆子里、筐子里,胖娃娃似的粽子安安静静地头顶着头,肩靠着肩挤在一起,我喉结不停地蠕动,一连咽了好几口唾沫。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母亲已经把粽子一个挨一个放进了温水锅里,燃上火,慢慢地煮起来。我搬个凳子,寸步不离守在锅边,听锅里咕嘟咕嘟的打泡声,贪婪地吸着鼻子。一直等到满院子丝丝飘香,母亲停止添火,不忍看我急猴猴的样子,先捞出一个让我解馋,然后告诫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粽子须焖上一晚,会更甜、更香、更糯。
翻来覆去的一夜过去,晨曦里,缕缕粽香沁人心脾,依稀中又见母亲在灶台前忙碌,一袋袋的粽子早已被母亲分扎好。很快,这些倾注了母亲心血和亲情的粽子就会出现在儿女、亲戚以及邻居家的餐桌上。
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吃粽子,咀嚼的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馨。
现在,我们都已成家立业,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越来越少,母亲早已不再包粽子,但是母亲包粽子的手艺已在我们手中得以传承。每当端午来临,我们都要包些粽子拿给母亲,可是总也找不回儿时的口感和味道。
想着儿时盼过节吃粽子,那是怎样的快乐啊!母亲的粽香总是飘在我的梦里。那青青的箬竹叶、通红的枣子、香甜的味道以及母亲包粽子的场景已珍藏在我的心里!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