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正确养生习惯有哪些?
今天小寒已经来临,
怎么在一年中最冷的节气做好准备工作,
平安度过小寒呢?
小编整理了小寒中几个正确的养生习惯,
你有没有做到呢?
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小编要提醒你,明日起不光迎来了最冷的气温,更迎来了“阴邪”最盛之时,明天不注意?
“小心阴邪入体,春节前病倒!”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
小寒阴邪最盛!我们该怎么办呢?
小寒
中文名:小寒
外文名:LesserCold
气候特点:大风降温,雨雪,气温最低
农事活动:防寒防冻、积肥造肥、兴修水利
三候: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鸲
代表寓意: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养生: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
小寒胜大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中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但隆冬“三九”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又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小寒虽然极度寒冷,但只要注意一些生活习惯,小寒也能健康度过。
1严防血管病和风湿病
由于今年天气极度寒冷,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与往年相比大幅度增加,因为人在吸入冷空气后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随之增大,血压逐渐升高,进而特别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对于往年,人们只要重视寒邪就行,而今年冬季特别寒冷,面对天气的显着变化,人们不仅要重视寒邪,还应该重视湿邪。
2出门前和睡前别洗头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这个节气外出,头部特别容易受寒,寒又为百病之源,长期积累寒气,特别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注意头部保暖不仅是要戴帽子那么简单,三九天里,出门前、睡前别洗头等生活细节也很重要。
3坚持午睡半小时
坚持早睡晚起的生物钟,晚上九、十点的时候尽量睡觉,因为冬属阴,昼短夜长,阳气不足,人容易生病,而早睡晚起的作息生活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经常晚睡、早起、通宵熬夜等,这些生活小细节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对于工作压力大的职场白领,若是由于工作原因不能保证早睡晚起的作息,建议在午饭后借助半小时左右的午休来进行调理。
4少食辣火锅多吃鱼虾
专家提醒,冬季吃辛辣、油腻、凉性的食物不但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对于三高患者来讲还会加重疾病的发展,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5运动宜在日出后
小寒正处于季冬之月,此时阳气潜伏。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宁神定志,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保持心态乐观,莫要劳神忧事。运动项目可以选择长跑、滑雪、跳绳、踢毽子等。可选择《遵生八笺》里的“十二月坐功”:每晚11时至凌晨3时,正坐,一只手抱住脚,另一只手抱腿朝头上方用力抬,直到抬不上去为止,左右方向各做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九次。
6对症进补
虽然此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1.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
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2.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
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
3.补阴针对阴虚体质
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
4.补阳针对阳虚体质
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配伍肉禽煲、炖汤水进补。
小寒进补小贴士小寒时进补,可多吃有温养阳气效果的食物,例如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葡萄干等。
今天不光是小寒
也是腊八
俗话说的好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编为您准备了3种腊八小食
啊呀又可以喝腊八粥啦~
小编在此提醒广大网友
腊八粥是每年的重头戏
但是今天不光是腊八也是小寒
在喝热乎乎的腊八粥的同时
您也不要忘记注意加衣保暖
以防身体不适
轻轻一点,与他人进一步对话!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