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阿拉善盟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承担的盟科技局攻关项目“肉苁蓉蛀蝇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通过盟科技局专家组验收。
阿拉善现有天然梭梭荒漠灌丛万亩,截止年,人工梭梭造林面积达到万亩,全盟接种苁蓉面积达到74万亩,根据课题组在阿拉善左旗进行的前期调查显示,肉苁蓉蛀蝇感染率65%的肉苁蓉种子产量较正常年份减产30%,并且其为蛀茎地下害虫,防治难度极大,农牧民经济损失巨大。肉苁蓉蛀蝇防治工作成为产业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但针对肉苁蓉蛀蝇的研究仅在年杨春清、杨集昆两位学者的一篇报道中简单介绍了一些肉苁蓉蛀蝇的体征特征以及危害渠道,对其生活史以及防治技术无相关研究内容。
该项目年立项实施,通过课题组历时3年通过观察其成虫的羽化期,跟踪调查其产卵期,孵化期以及各个虫态的变化期,并且辅助室内饲喂等措施观测其生活史。基本摸清了肉苁蓉蛀蝇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提出了无公害防治办法。
肉苁蓉蛀蝇为双翅目食蚜蝇科昆虫,肉苁蓉蛀蝇幼虫共可分为四个龄级;以老熟幼虫越冬;肉苁蓉蛀蝇进入越冬状态时,主要分布在40-50cm土层中。当地面5cm土层的温度达到17℃,10cm土层的温度达到13℃时,蛹开始上升到地表5cm处;地面温度超过20℃后,蛹可逐渐羽化成蛀蝇。肉苁蓉蛀蝇各虫态总历期平均为36.6天,蛹期的平均历期为19.6天,羽化到交尾的平均历期为2.9天,交尾到产卵期平均历期为5.2天,产卵到孵化平均历期为8.9天。物理防治在肉苁蓉蛀蝇成虫羽化盛期进行黑光灯诱杀,可减少大量虫源。化学防治针对肉苁蓉蛀蝇的越冬幼虫,灌浇1:的氯氰菊酯效果最佳。
验收专家组听取汇报后一致认为项目选题正确,研究思路清晰、技术路线可行,首次系统研究摸清了肉苁蓉蛀蝇的生活史和虫态;提出了相应的绿色低毒防治方法;对保证和提高肉苁蓉的产量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完成规定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达到了地区先进水平。(阿盟森防站程业森)
筛查虫卵
虫态
蛹正、反形态
虫态观察
森防站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