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和古战场上
我们的麦步少年
雄鹰般
来战斗吧
!
第一天
对战
地点:内蒙古.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腹地
1
沙漠草场上寻找大漠骆驼,请牧民讲解骆驼习性。2
野炊,户外知识技能学习;3
驼盐古道旁的“沙漠之狐”军事CS对抗战。本期活动选取的这条运盐通道起源于汉唐,繁华于明清,由于盐的大量开采在民国期间达到鼎盛。年随着公路的开通,古老的驼运盐道逐步消亡,很快淹没于浩瀚的乌兰布和沙海中......
古道已消,古风犹存。辽阔无垠的乌兰布和沙漠和驼队行进的传奇故事,古道上残存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生态景观,使其成为户外活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根据时间,现场调配增加沙漠团队协作力竞技比拼内容。)
4
牧民家周边扎营,牧民家中杀羊炖肉,烟花篝火晚会旁分享成长故事。第二天
探秘
地点:内蒙古.阿拉善盟.驼盐古道
5
驼盐古道上,寻访大漠神树、敖包,学习辨识方向。(驼盐古道:这是一条隐秘在我国第七大沙漠乌兰布和沙漠里的用骆驼运盐的古道。清末民国初阿拉善吉兰泰生产的盐主要通过南面的宁夏销往甘肃,陕南一带,东面则主要销往河套、包头、绥远、山西和陕西一带,这一路就是由骆驼将盐驮到公里外的黄河西岸的老磴口(巴音木仁渡口)装船顺流而下。据记载,清末民国初每年的运盐量达50万石,这运量需要17万个驼运峰次,每年成千上万峰骆驼从大漠云集而来,人声沸鼎,骆驼嘶鸣一片繁忙景象,一队队骆驼在沙漠间时隐时现,阵阵悠扬的驼铃声清脆悦耳的在沙漠中回荡。直到年三道坎至吉兰泰的公路通车,相继年乌吉铁路转线通车,这条繁忙多年的驼运盐道才逐渐的冷清沉寂了下来,只留下了苍凉的古道与残破的遗迹。)
驼盐古道上,高高昂起头,形成巨大的树拱,两棵树生长在沙漠中,数百年不倒,倒下又挺起,严寒酷暑,栉风沐雨,日月更迭,说不清历经多少沧桑,依然树冠巍峨,枝繁叶茂,庇护着一片净土,确实可称为神。树根下有几处清澈的泉眼并不外流只湿润着这片沙丘,树干上缠绕着白色的哈达,树枝上随风飘舞着经幡。时常会有牧民前来祭拜,想象当年驼运盐道上的驼工在此祭祀的情景。
(肯特敖包:成吉思汗逝后骆驼拉着勒勒车载着灵柩归肯特山故乡安葬,行至此地灵车突然深陷沙地不能行,人们就近捡来梭梭柴点燃祈祷后灵车才启动继续前行,后人将剩余的梭梭柴堆积于此起名肯特敖包,肯特蒙语美丽的意思,这座敖包地处高地上远远望去就像沙海里的一座灯塔,为后来的运盐驼队提供了在沙漠里辨别方向的坐标,也是辛劳的驼工们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幸福的圣地。现在这座敖包直径18米高2.7米,据说是世界上用沙生植物梭梭柴堆积而成最大的敖包,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辨识方向的方法,很多。户外,我们可以利用阳光,利用指北针,利用手表,利用地形地物,利用植物,利用仪器等。。。
6
制作大漠琥珀或沙瓶画。古道上的风景,有许许多多,一路欣赏感念之余,少年们不断思考学习。
将沙漠中美丽的动植物制作成标本、装饰品,留作一次旅途当中的纪念;沙漠里,不凡的旅途中,无数的新奇与有趣的学习。
7
寻找沙漠梭梭林,寻找沙漠人参苁蓉与锁阳。(梭梭林:南北宽30公里东西长6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成片天然野生梭梭林,当炎热的夏天走进去清新凉爽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精神振奋,遇到大风沙尘天气走进去如同进了庇护所立刻会风止声静,给人以平静安全的感觉。)
梭梭属灌木小乔,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具有耐寒,耐盐碱,抗旱,抗风沙蚀埋等作用,它生命力极强,能有效的遏制沙化保护植被,维护生态平衡,是沙漠人参肉苁蓉的唯一寄生植物。
远处梭梭林,近处一片片盛开的马兰花,一幅美景。这些植物与花卉,小勇士们都认识吗?他们可以找到吗?
(根据回程时间,选择是否路经吉兰泰盐场。)
8
驱车返回市里温暖的家。安全保障
1
麦步安全制度
1.严格执行《麦步家族出行带队安全管理规定》
2.全体出行少年购买人身意外险和医疗险;
2
麦步现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