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月亮
这场疫情,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我们曾经以为疫情本身是最大的灾难,控制好国内、再防范好国外,就胜利了。但最近,随着国外疫情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指责中国。中国正在面临艰难的国际处境。而这,也许是一场比疫情本身更复杂、更深远的考验。中国到底有多难?我们又该怎么办?我们应该知道。因为这和每个中国人,都息息相关。忽然之间,变天了
疫情发生以来,情况瞬息万变。最初它是健康问题。狡猾刁钻的病毒,出其不意地击垮了很多人。很快,它又引发了经济问题。为了应对疫情,人们几乎不能工作、不去消费,全球经济大受影响。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在,更大的次生灾害来了:新冠疫情,已经从健康、经济问题,深入到了政治问题。最近,美英法等很多国家忽然抱团指责中国,把中国推到了一个艰难的处境。第一个,是美国。早期还好。1月24日,特朗普还说:中国一直在努力遏制新冠病毒,美国感谢中国的努力和透明化。类似的话,他讲过不少。但最近美国疫情加剧,特朗普和他的政府急需甩锅,于是话锋调转,开始不断指责中国。说中国隐瞒疫情。说新冠病毒可能起源于武汉病毒研究所。说如果中国故意散播病毒,就必须承担后果。说中国囤积个人防护设备,从中牟取暴利。说中国或许延误通报疫情信息,目的是抢先一步生产疫苗,赢得国际商业竞争。……越来越污水猛烈地泼过来,而且最近非常集中。美国CNN的一档节目表示:特朗普决定指责中国。“决定”指责中国。这个词很有意味。通常,我们要不要指责一个人,应该是发自本心的,他错了,我们就指责,没有错,就不指责。而“我决定指责你”,那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利益衡量的。往往是“对我有利”,所以“我决定指责你”。毫无疑问,特朗普此刻指责中国,是对他有利的。除了可以推卸他抗疫不力的责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美国疫情水深火热,人们生活大受影响,不满情绪越来越重。民众除了对政府失望,也难免对中国有诸多不满。指责中国,可以为特朗普赢得更多支持。当然,不只美国。最近很多国家都开始公开指责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荷兰、瑞典、巴西、加拿大……纷纷扎堆变脸。比如德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此前一直称赞中国的抗疫努力,但前几天她口风突变,敦促中国在疫情上“尽可能保持透明”“提供更多关于疫情早期的信息”。尽管这个表态比较委婉,但明眼人还是可以看出态度的转变。欧洲发行量最大的德国《图片报》,随后直接炮轰中国“隐瞒疫情”“违反国际法”,应该赔偿德国亿欧元。很快,德国媒体纷纷跟进,“组队”要求追究中国责任。还有法国。两个月前,马克龙总统说的是:对中国政府采取的有力抗疫举措表示钦佩,对中方本着公开透明态度同各国合作抗疫表示赞赏。但4月16日,他忽然换了说法,表示:中国在处理疫情中“存在灰色地带,西方不要过分幼稚”、“显然发生了一些我们并不知道的事情”。还有英国。3月30号,英国外交大臣拉布在回应英国人对中国的指责时,说“我们和中国有很好的合作”。而4月16日,在马克龙发表言论同一天,这位暂代首相职责的外交大臣改口说:“毫无疑问,这场危机过后,我们和中国的关系不可能回到以前那么好了,我们需要他们就疫情问题给出答案,病毒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不能及早阻断病毒?”类似这样的“变脸”,最近频频发生。原因和美国类似。一是这些国家疫情形势都很严峻,民众不满情绪高涨,政府只好转移矛盾,拉中国一起背锅。二是西方国家,或多或少对中国抱有偏见,甚至敌意。顺风顺水时,还能保持友好合作,一旦出现矛盾分歧,脸色立刻就不好看了。之前有媒体报道过,国外出现了很多“向中国索赔”的声音。3月13日,美国一家律师事务所宣称,要对中国政府发起集体诉讼。
3月24日,美国参众两院引入多项议案,要求向中国索赔。
3月31日,澳大利亚一议员称“收回达尔文港和中国公司租用的农地”,作为“疫情赔偿”。
4月4日,印度律师协会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申诉”,向中国“索赔”20万亿美元。
4月5日,英国智库亨利·杰克逊学会在一份报告中,提出可以向中国“索赔”4万亿美元。
……
之前这些都还只是嘴炮。而4月22日,美国密苏里州付诸了行动。该州检察长真的提起了民事诉讼,向中国索赔。他说:中国政府欺骗了全世界,未如实告知新冠病毒危险及传染本质,在阻止疾病扩散上做得太少。他们需要为自己所作所为负责。他同时指控中国“囤积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导致疫情恶化”。现在,中国面临多个类似诉讼。特朗普也说“相信这不是最后一起”。最早听到这种荒谬的“索赔”声音,我还觉得应该只是个别人的疯话,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