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五院科普顺应天时养生之冬季篇专

“冬”的本义应该是“终”,是“终结”的意思,从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冬”字像一段绳子的两头都打上了结(两头的两个圆圈),表示“结束”。《说文解字》说:“冬,四时尽也”意思说“冬”是一年四季中最后的一个季节,这是它的借用义。冬季为四季中的最后一季,从农历上为十月至十二月三个月,从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

智者养生,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古代智者冬三月养生都怎么做呢?我们先看看《黄帝内经》怎么说。

《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

冬三月,从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冬天比秋天更冷,比收敛进一步就是封闭、隐藏,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也是如此,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眠方式来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好准备,我们人类的身心也应如此,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水冰地坼,《说文解字》:“坼,裂也”。水结冰了,地冻裂了。无扰乎阳,这时候阳气收敛到身体内部,不应当扰动阳气。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早睡晚起,作息时间与天地同步,待太阳升起再起床,这样才能避免寒气的侵袭。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使自己的志向完全不暴露,也不显露。若有若无,想干啥吧也没啥的,想没有吧,也有点。若有私意,就是照顾自己,关爱自己,自己阳气弱的时候不要去付出爱,自己阳气旺的时候,就像夏天一样,才可“若有爱在外”。若己有得,恬淡虚无,自得其乐。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去寒就温,是养阳气,不去惊动消耗阳气。无泄皮肤,就是温也不能太热,不要出汗,也不要衣着暴露,要把自己包裹的严严的紧紧的。使气亟夺,“亟”是急切的意思,使身上的阳气很快的散发掉。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气之应,应,《广韵》:“应,物相应也”。这些是与冬气相呼应的,这就是养藏的规则方法。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之则伤肾,如果冬天不藏,就会丧失精气伤及到肾,故“春为痿厥”,痿是筋肉萎缩,不能举动,厥指突然晕倒或手足厥冷,奉生者少,第二年春天生发成长时没有了动力和养分,冬藏为春生之基,《律志》曰∶“北方,阴也,伏也,阳伏于下,于时为冬,当闭精养神,以浓敛藏,如植物培护于冬,至来春方得荣茂,此时若戕贼之,春升之际,下无根本,枯悴必矣”。一年四季身体气机生、长、化、收、藏是一个循环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下一个环节的开始和基础。

《黄帝内经》在日常起居及情志等方面的真确做法给了详细论述,每一方面都着眼于“藏”字。四季养生中的冬补是大家最熟悉的了,民间谚语“冬天进补,春天打虎”,“立冬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等,民以食为天,冬日进补从饮食开始,下面我们看看冬季饮食适宜什么?

《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以谷类为主食,以水果为辅助,肉类为副食,用蔬菜来充实。人们必须根据需要,兼而取之。

中医理论肾主冬令,五味之中咸入肾,谷果畜菜中有咸属性的各是什么呢?《黄帝内经》:“豆豕肉栗藿皆咸”。《黄帝内经》:“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因此可见有咸属性的谷为豆,果为栗子,畜为彘或豕,菜为藿。

五谷为养之豆和黍

先说豆,大多数豆的形状和人的肾形状相似,在五行归类中肾与豆同属水,肾对应五谷为“豆”,冬天有句俗话“吃鱼吃肉不如吃豆”。其谷豆,其味咸,其臭腐,这几个因素加起来——豆类、咸的、有臭腐味,非“臭豆腐”莫属,此外还有豆腐乳、豆豉,纳豆之类的豆类发酵食品,吃后益肾、提神、开胃,冬季适量食用一些对身体有益处。

五色豆饭

红豆入心,绿豆入肝,黄豆入脾,白扁豆入肺,黑豆入肾

功用:滋养五脏

做法:把五种颜色的豆子等比例抓一些到碗里,泡水后按照个人喜好,煮成汤或煮成饭、粥皆可。

冬三月,从性味角度谷宜食豆,在寒热角度宜食黍,元代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黍,性温,俗称黄米。陶弘景:“黍,其苗如芦,而异于粟,粒亦大。今人又呼称粟为黍,非也。”

五果为助之栗

栗,甘,温。入脾、胃、肾经。功效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栗子主补肾气,肾病宜食之,并善治腰腿不遂。《名医别录》:“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本草纲目》:“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肾主大便,栗能通肾,于此可验。”使用注意,凡脾虚消化不好,湿热甚者均不宜食。外感未去,或痞满疳积,疟痢瘟疫,产后,小儿,病人亦不宜多食。

茯苓栗子黄米粥

茯苓20g、栗子30g、黄米50g

功用:补肾健脾。

适用于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便溏腹泻、久泻不止反胃呕吐、消渴等。

做法:先将茯苓及栗子研成细末,然后置于锅中,加水适量,和黄米同煮成粥食用。

五畜为益之猪(豕、彘)

豕,从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上来看,就是一只耳大嘴长、身体滚圆、小短尾巴的猪。和豕相比,彘身上多出一支箭(矢),这说明彘是猎获的,彘最初就是指野猪。

毛主席最爱红烧肉,他说红烧肉可以补脑子。苏轼: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还有他自创的东坡肉,可以看出对猪肉的喜爱。中医认为猪肉味甘咸,性寒,入肾、脾、胃经,能补肾滋阴,养血润燥,益气,消肿。肾藏精,精能生髓,说猪肉能补脑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中医治疗肝肾阴虚用到一个方子叫大补阴煎,用到黄柏,知母,熟地黄,龟板,猪脊髓,一同蒸熟,让病人敲骨吸髓连汤带药一起服用,补肾水即所以降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也。平时为了简单,不用这么繁琐,猪脊髓蒸熟吃,少放点盐,一样能起到滋补阴液的效果。

肉苁蓉当归牛膝煲猪脊骨

猪脊骨克,肉苁蓉30克,当归25克,牛膝15克,食盐适量。

功效:肉苁蓉其性温味甘咸,有补脾肾、益精血、润肠道的功效。当归性温味甘辛,能补血和血、润燥滑肠,搭配能补肝肾又能利关节的牛膝,尤其适合腰膝酸痛、肠燥便秘、精血不足的人群食用。

做法:将猪脊骨洗净焯水,锅内加水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5小时,调味即可。

《伤寒杂病论》中有一个方子叫做猪肤汤,主要组成就是猪皮,《伤寒论》原文: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猪肤汤是治疗少阴阴虚有热,津液下泄,虚火上浮而出现咽痛的效方,也可用于皮肤干燥,虚火上炎所致鼻子干,咽喉干燥,脱发谢顶等。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食疗方,治疗阴虚火旺之咽痛时,须慢慢含咽,效果更佳。为了方便可拿猪皮做成皮冻,滋阴效果也是很好的。

注意由于猪肉性寒,吃多了一则不易消化,二则阴寒过重,导致痰湿水饮、发胖增肥。所以烹调猪肉的时候可适当加入热性的佐料,尤其是烹饪猪下水、骨髄、脊髓、猪脑子的时候,佐料仅仅是葱姜蒜是不够的,需要性味热的,比如桂皮、八角、草豆蔻、肉豆蔻、白豆蔻、砂仁、荜茇、高良姜、吴茱萸等等。现在超市都有卖的专门炖肉的肉料包,其主要成分就是上面说的这些辛温辛热的香料。

五菜为充之藿

菜为藿,那么藿又是什么呢?《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皎皎白驹,食我场藿……。”这里的“苗”指的是豆苗,那“藿”应该是豆叶;《广雅?释草》:“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也可以加以证明。如今菜市场上并没有豆叶售卖,可以对应的是豌豆苗,黄豆芽之属。

在这里值得说明的是食补也要注重因人而异,五行当中水克火,有心系疾病的人,像心阳不振,心气虚等,勿多食咸味,冬月肾水正旺,咸属水,心属火,恐咸味助水克火,令心受病,减咸以养心气。《四时调摄笺》:“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四季养生到这里终了,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珍惜生命,重视生命,只有养生、贵生、乐生,才能生生不息。《道德经》:“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荀子》:“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推荐阅读(点下方标题)

演练进行时,防控不停歇希波克拉底誓言的践行者——记普外科主任王洪军我院开展年“国家宪法日”普法宣传活动固本强基,行稳致远——我院举行第四季度护理业务培训学以致用服务百姓——内儿科盛豪杰进修心得体会来源:山医院

编辑:吕学芹

联系-院训

仁爱奉献务实创新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congronga.com/rcxt/62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