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湿衣服在什么条件下最易干?
温度高的时候
一块冰在什么条件下最易化?
温度高的时候
一个阳气虚、寒湿重的身体,
什么时候调养最好?效果最显著?
三伏天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处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
年三伏养生时间表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10天)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20天)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10天)
三伏过不好,身体易生病
在三伏天高温闷热的天气里,人往往腠理开泄,出汗较多,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现代人的夏天更是喜欢久吹空调、喝冷饮、吃雪糕,这些过度贪凉的生活习惯,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之中被寒邪所入侵。
其实,伏天里最难防的不是明面上暑湿之邪,而是在高温天气下偷偷潜伏的寒湿之邪,因为热天里贪凉是身体的本能,把握不好纳凉的度,就容易让寒湿入体。由此可能直接带来感冒、腹泻、关节疼痛等,寒湿也可能潜伏下来,等受到秋冬寒邪的引动才内外夹击人体。
三伏“热”养少生病
传统中医历来十分重视三伏天的养生价值,他们巧妙地借助了天时之利,在天气最热,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段,把深入体内的寒湿邪气“逼出”体外,同时养护和巩固好体内的阳气。
所以请珍惜好这40天时间,尽量“热”着过,以免“旧寒”未祛,又添“新寒”。
以下三点日常的起居习惯一定要注意:
1.不要食冰冻生冷的食物和饮料,多喝热水热茶;
2.不要用冷水洗澡,尤其是出汗后;
3.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要适当晒晒太阳,运动一下,出出汗。
一敷、二温、三泡
简单蓄阳气,轻松排寒湿
阳气旺盛的三伏天,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快,有利于本草成分的渗透与吸收,十分适合用外调法来养生保健。
一敷:本草敷穴,暖背散寒
背部作为人体阳气循行的最大通道,分布着总督一身之阳经的督脉,与主一身之表的足太阳膀胱经,每当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太阳经首当其冲,因此着凉感冒后,会觉得颈肩部劳累,甚至疼痛。同样,也可以借助背部这两条经络,引动身体的阳气,从而驱散寒邪。
贴敷的部位首选大椎、肺俞所在的上背部区域。大椎穴是“诸阳之会”(督脉与手足阳经交汇处)对全身阳气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肺俞则是肺的背腧穴,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作用。
搭配由肉桂、干姜、紫苏、葶苈子、鱼腥草、艾叶等多种本草成分精制而成艾苏葶,贴敷30分钟,或辅助打圈按摩,暖背效果会更佳。
二温:温脐暖肚,养阳固本
夏季体内阳气升发在表,内里反而空虚,脾胃相对虚弱,容易被寒湿入侵而导致胃肠问题,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
肚脐是胎儿时期营养吸收的通道,又称之为“生命之根蒂”,温养脐部有助于激活先天之气,温脾暖胃、补肾助阳,加强脾胃对寒湿运化,相较于食养,温脐外调的方法能减轻脾胃的负担,避免食补过度引起的燥热上火。
搭配由肉苁蓉、仙灵脾、黄芪、熟地黄、艾叶、丁香、干姜等多种本草成分精制而成的仙蓉温齐,辅助打圈按摩,或烤灯30分钟,温脐效果会更佳。
三泡:热水泡脚,祛暑化湿
大部分人只知道冬天泡脚暖身助眠,但在中医看来,四季皆可泡脚,而且各有各的好处。夏天泡脚,可促进发汗,从而帮助身体调节体温,正好将空调房里聚集在身体的寒湿之气发散而去,可谓解暑又祛寒湿。泡脚又能通过刺激脚底涌泉穴,起到引火归元的作用,十分有利于蓄养阳气,是夏天“热养”的典范。
想要更好的泡脚体验,当然最好加点“料”!多种本草成分调整而成的御竺康草本沐足液,入水即溶,借助热力打开肌肤通道,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加强泡脚的作用。
好消息
圣原易购商城“盛阳三伏,养阳驱寒不宜迟”活动上线啦!众多三伏康养产品享买赠优惠,有需要的经营伙伴、顾客朋友,欢迎登录圣原易购商城选购!
详情请查阅活动海报。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