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知道更多该知道的
★
“思南赏艺会”系列
★
第二期
江南丝竹
年6月24日,第四季“思南赏艺会”重磅上线,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今年的思南赏艺会聚焦国乐中的红色音乐经典。在本系列演艺导赏中,我们通过赏析这些活动中运用的表演乐器与音乐知识,揭开这些经典音乐在历史中的传承,以及它们跨越时代的美。
《紫竹留韵——江南丝竹与红色石库门》
全文划重点
1.百年传承,海派之源
2.江南丝竹八大曲
3.江南丝竹的演出传承与融合呈新
#01
百年传承,海派之源非江南山水,不能产生江南丝竹。
非江南丝竹,不能衬托江南山水。
江南丝竹这个流传于江浙沪的民间音乐乐种已有四百年历史了,它依附于江南的戏曲、民歌和吹打乐及地方风俗而产生。正是这绵绵的吴侬软语,这“春水碧雨天”的唯美诗意,孕育了江南丝竹的细腻婉约之风格。
图片来源: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大约在年之后,江南丝竹在上海步进入了辉煌的历程。当时上海成立了二三十个丝竹乐团队,其中不乏国乐大师和音乐名家。这些丝竹乐团体不仅在国内演出,还赈灾义演到国外募捐抗日军费,在保家卫国的历史时期与祖国命运、民族危亡紧密相连。
年,著名民族音乐家孙裕德先生(上音教授孙文妍的父亲)创办了“上海国乐研究会”,以演奏江南丝竹弦索十三套为多。后孙裕德先生被聘为上海民族乐团第一副团长,陆春龄先生,周惠先生,周皓先生被聘为上海民族乐团演奏家,为上海民族乐团的江南丝竹演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年上海民族乐团在文化广场演奏江南丝竹
图片来源:上海民族乐团
#02
江南丝竹八大曲
《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8首,号称"八大名曲"。
江南丝竹素有“人间仙乐”的美誉。以二胡、笛子、扬琴、琵琶、鼓板、笙和三弦为主要乐器。乐曲曲调清新悦耳,轻快明朗,国际友人曾赞誉它为“中国式的轻音乐”。
上海大世界传艺中心
传统乐器展示
《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8首,号称"八大名曲"。其中,所谓行街,就是在街上行走,是一种边走边演奏的形式。这首乐曲又叫《行街四合》,因为经常用于婚嫁迎娶和节日庙会巡演而得名。有两个版本并存。全曲分为慢板和快板两部分,慢板轻盈优美;快板则热烈欢快,且层层加快,把喜庆推上高潮,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行街》
图片来源: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云庆》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该曲轻松优美,运用变奏的手法,速写了一幅江南水乡优美景色和江南人明快性格的风情画,由慢板、中板和快板三段组成,音色甜美、徐疾有致、旋律流畅。
《云庆》
图片来源: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03.
江南丝竹的演出传承与融合呈新本场演出,不仅品鉴江南丝竹音乐之美,还用江南丝竹音乐表达海派之源的红色激情。思南赏艺会特别邀请了沪剧表演艺术家马莉莉与上海民族乐团中胡声部首席、上海市非遗“江南丝竹”传承人沈多米与乐团演奏家沈多雷、陈昀颖、朱天津、于晓娜、王阳、吴弘烨为大家带来《紫竹留韵——江南丝竹与红色石库门》。
首先,由乐团演奏家带来的《紫竹调》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原流行于江南的小调,后成为上海沪剧著名曲牌。熟悉的旋律勾起人们心头记忆,悠扬委婉的曲调极富江南地方色彩。
随后演奏的《云庆》作为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音色甜美、徐疾有致且旋律流畅。绮丽优雅的曲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赞美。
另一首《欢乐歌》,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由慢及快的情绪将欢乐的气氛演绎得淋漓尽致。
《行街》源自儿时的记忆的乐曲,轻盈愉快的丝竹乐声令观众们沉浸其中,音乐勾勒出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仿佛令人又置身于生机盎然的梦里江南。
图片来源:上海民族乐团
最后上演的《大红枣儿甜又香》的旋律则是根据河北民歌《好八路》的旋律改写而成的,旋律依次呈下行趋势,亲切而又流畅。同时也是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选曲之一。《游击队之歌》耳熟能详的曲调、动人的歌声,带我们刹那间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通过这次思南赏艺会的表演,对于江南丝竹的未来,我们看到最重要的还是传承推广,并赋予它新鲜血液,将八大名曲及其之外的曲目加以提炼精排,使之在时代的潮起潮落中,保持不忘海派之源的动人韵律,展示水乡的美丽风韵与勃勃生机。
图片来源:上海民族乐团
#04.
思南赏艺会,
精彩继续此次“思南赏艺会”在选曲方面,有代表党的诞生地上海和江南地区的丝竹乐,有代表延安时期的西北音乐,有抗战时期的红色革命歌曲,也有体现当代丝路新风尚的海派民乐。从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不同角度挖掘,用海派民乐多样、丰富的音乐语言来欢庆党的百岁华诞。
接下来的演艺导赏,敬请期待: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红色阮族与红色绘画》
再现《铁道游击队》等经典红色电影电影主旋律。介绍多幅绘画名家的红色题材作品和背后的故事,带领观众重温那段红色的革命岁月。
“思南赏艺会”对公众免费开放,通过“上海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