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反骑青藏线格尔木宗加镇

D5:.8.19|格尔木——宗加镇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的乐趣终究还是在继续前行,探索未知的世界上面。早上7点30分起床,收拾完行李离开客栈时已经快9点,天气和昨天差不多,还是阴沉沉,气温14度,这样也好,不用担心被太阳烤成羊肉串,唯一担心的是怕遇上逆风。

格尔木到宗加镇全程.7公里,当然除了G6高速就是国道了,别的无路可走。出了最东边的大格勒乡,就离开了格尔木,进入了都兰县的地界。国道在格尔木市区内叫黄河路,我们的起点大概位于K处,和昨天骑行去察尔汗盐湖一样的感觉,越外城区外,路两边的树木越稀疏矮小。整个行程的感受是从高大茂密的青杨树到矮小瘦弱的梭梭树、从城市到乡村、从绿意盎然到荒芜苍凉、从繁华到萧索,不变是我们面朝大海的方向和内心的春暖花开。

格尔木的早饭。路边的小饭馆里吃了一碗18元的羊杂汤外加两个馒头1块钱,上了国道开始我们的东行之旅。至于午饭,下午两点到一个写着诺蓝伊生态园的大石头后边,避风吃了两块面包。

格尔木的风。风无形无色,但可以透过其他事物来观察到它的存在。一起来看看路边风蚀的沙土。

感恩今天的风向是顺风,加之由西向东的地势从总体上讲越来越低,所以很多路段骑行的时候感觉自己骑的不是自行车,而是骑在电动车上,蹬几脚要自动前行很长路段。

格尔木的路。这段公路最大的特点应该是长长的起伏路,没有急拐弯和坡度陡升,倒不是说没有山,只是山在荒漠间。

望不到头的公路、单调荒芜的土黄色地表,很容易让人打瞌睡。不过我们倒是精神奋发,因为出了格尔木不久就遇到下雨,从云南一路行来,雨水对我们确实厚爱有加,关于雨天的记忆明显多于晴天,虽然雨骑会带来诸多不便,不过在西北,即使天天雨骑我也愿意,因为大西北太干了。

格尔木的树。不用去阿拉善,在格尔木你就能看到梭梭树。在格尔木种活一棵树的艰辛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无法想象的,而树木对于人类和环境的意义在此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自然环境虽然恶劣,在此生活的人们对于改造环境的努力依然执着,路边种植的树苗都是用的滴灌技术,就是这种条件也是在靠近城郊的地方才能实现,至于远离城市和乡镇的地方,只能种植一些蚂蚁森林里的树种,如梭梭树、沙柳。梭梭树,它的种子是世界上寿命最短的种子,它仅能活几小时。但是它的生命力很强,只要得到一点水,在两三小时内就会生根发芽。梭梭树的树高可达3-8米,不过我见到的最高的也就1米多,至于能达到8米的,不知道要成长多少年才能达到。

梭梭树

特产。枸杞自然排在第一位,其次是肉苁蓉和锁阳。梭梭树根上寄生的苁蓉是名贵中药材,据说与羊肉炖着吃是大补之物,不过我在路边的梭梭树丛里找了好长时间没有发现这个号称“沙漠人参”的宝贝。锁阳侧是寄生在白刺的根部,锁阳的繁衍过程不同于一般植物,与人和动物极为相似,属于植物界的一个“妙人”了。

路边补给。出了格尔木市区,一直到大格勒乡,路两边荒无人烟,只有国道上偶尔经过的汽车。大格勒乡虽然名字洋气,却是地道的汉族人聚居地,前身是青海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四团驻地。不过乡驻地并不在国道边上,离国道还有段距离。过了大格勒乡,到K处才有建在国道路边的饭店超市,此地离我们出发的地方已经相距80公里。

贝壳梁——沧海桑田这个词最形象的注脚。距离国道还有30多公里,据说满地都是贝壳,充分证明了柴达木盆地曾经是一片汪洋,来回要60多公里,加之对贝壳并不感到新鲜,就不专门跑一趟了。

诺木洪。去诺木洪农场的路就位于国道边,路两边绿树成荫,一看就是栽植有些年份了。诺木洪现在属于宗加镇,现在以枸杞而闻名于全国。其实我们看到的国道边的宗加镇只是在路边为做生意而建的一排房子,真正的宗加镇政府驻地离国道还有约7公里。

晚上住在山东人开的饺子馆里,住宿40元一位,有wifi无法洗澡,上厕所要去室外。离诺木洪如此之近,饭店和附近的小超市里自然少不了枸杞、蜂蜜、锁阳等当地特产,过往的司机会带上一点,药神也不禁心动下手买了枸杞。我的养生观是科学的运动加合理的饮食,对这些补品向来都不是很感冒,有幸见到实物学点知识则足矣。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congronga.com/rcxt/11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